多措并举 齐抓共管 宁阳县全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三年建设任务

19.04.2016  11:38

  宁阳县位于泰安市南部,全县辖14个街镇(经济开发区)562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其中农村人口63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7.07万亩,是全国粮食产能大县。

  近年来,宁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抢抓被纳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机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连续完成两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即2010—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2013—2015年度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自2010—2014年连续5年取得泰安市第一、省绩效考评优秀的成绩,2015年项目建设任务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县级验收。项目建设呈现出“进度快、质量好、标准高、农民喜”的良好局面。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宁阳县以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按照建出规模、建出亮点、建出实效的总体思路,以建精品工程、树示范项目、创典型经验为努力方向。

  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四制管理”,注重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建设一批“引领节水灌溉发展方向”的精品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先进的土壤墒情测报系统,实现准确灌溉;推广无井房射频卡灌溉技术,实现智能化灌溉;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提高水利用系数,缩短灌水周期,提高粮食产量;试点风光电互补提水灌溉技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提水,实现低碳灌溉,充分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通过各级的不懈努力,宁阳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高标准实施,目前工程已全面完成批复建设内容。2013—2015年共完成投资8409.06万元,其中,2013年投资2802.22万元,2014年投资2803.93万元,2015年投资2802.91万元。建设节水灌溉面积6.81万亩,其中微灌面积1.3万亩,管灌面积5.51万亩。

  二、经验做法

  宁阳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绩效考核和竣工验收成绩均位居全省前列。在获得优秀成绩的同时,我们及时总结和不断探索更好的经验,确保已建工程良性运行,为下一步高标准建设奠定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一是高度重视,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县水务局专门设立了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落实了项目法人,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定期听取项目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办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项目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也把项目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动深入一线,督办检查、指导施工、协调矛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协作配合,整合力量支持项目建设。涉及项目的部门、镇、村组之间相互配合,发现问题都及时有效沟通,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村“两委”班子也主动配合,帮助解决用水、用电等问题,项目区村民对施工占地、取土、青苗补偿等积极支持配合,未向国家和施工单位要一分钱,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二)广泛开展调研,科学制定方案。为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地进行,项目领导小组在深入多个村组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有的放矢进行建设。一是组织调查,确定建设内容。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乡镇水利站和项目所在村组的负责人、村民代表共同对项目进行调查,初步确定建设地点和建设内容。再请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建设方案。二是现场踏勘,反复论证方案。为确保项目实施方案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项目法人重新组织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批复改造的所有渠系重新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对建设方案逐处进行核实,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

  (三)整合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农民投工投劳,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一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积极开展项目资金整合。2013—2015年共整合项目资金8702万元。另一方面,完善“一事一议”机制激发农民投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投资投劳标准,积极组织投工投劳,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的清基、除障、小型土方开挖等村民投工投劳工程。项目区共带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69.06万元。

  (四)严格加强监管,确保项目安全。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坚持实行 “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做到项目建设有章可循,确保项目建设阳光操作。二是严格按项目计划实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计划组织施工。三是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优选施工队伍,采取公开招投标办法确定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严格材料筛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场。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专项审计。所有项目资金全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工程结算报账中做到了项目预算到位、合同执行到位、签字审核到位、结算发票到位、相关资料手续到位。五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创新管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益。为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避免重建轻管的现象,我县全面推广用水户协会、工程建设、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的建管模式,让农民用水组织全程参与工程的建设、监督和管护,切实将工程管理权和管护责任落实到用水户。目前项目区相关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民用水组织,并在民政局办理了注册手续。根据分级管理的要求各受益村又成立了村级农民用水分会。工程已经全部移交协会管理。农民用水协会拥有工程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供用水权,成为项目管理的主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协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管护工程。科学核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计量收费,形成以水养水、永续利用的新机制。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现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

  三、存在问题

  1、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大。尽管中央和地方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与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投资历史欠账较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群众投劳机制、“两工”全面取消,新的群众投资投劳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已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现有的“一事一议”难以解决资金缺口。三是农田水利资金涉及部门多,资金分散,整合较为困难,整体使用效率受到影响。四是水费收取困难,不少地方征收额逐年下降,日常管理经费都难以为继,更谈不上维修改造。

  2、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维护举步维艰。各地普遍存在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重大轻小”的现象。重争投资建设,轻已建工程管理。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项目,在管理工作中重大轻小,除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外,不少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田间工程设施由于缺乏运行维护经费,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3、项目建设分布不均。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标准粮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都包含涉水项目建设,各部门在选择项目区时,都注重选择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民相对富裕,项目实施难度小的地方。而山区丘陵地区由于水源短缺、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施工难度大,很少有项目覆盖。

  4、项目建设占地及其附着物毁损没有补偿规定。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修建水利设施、埋设管道,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少数农户的承包田地和毁损其附着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而项目建设经费中又未将补偿和毁损附着物的资金列入预算,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的障碍,当事农民阻挠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项目实施的难点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宁阳县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以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以补强短板为重点,大兴农田水利,努力实现建设进度更快、工程质量更好、综合效益更高、发展活力更强。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水利项目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将不断强化精品意识,精心组织,科学谋划,认真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高标准、严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倒排工期,抢抓工时,确保2016—2017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提早开工、按期完工。

  2、广辟渠道,建立投入稳定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县、乡财政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每年县财政预算中都列入一定数量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二是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有关规定,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三是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在工程项目的确定上,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计划实施的工程用工、资金数量、筹集办法等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

  3、科学编制“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牢牢把握习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战略方向,强化系统性、把握规律性、突出实效性,做好顶层设计,搞好规划布局。把水利事业发展规划,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定位,立足宁阳的自然水系和现有水利工程,加快构建富有宁阳特色的现代水网基础工程体系。

  4、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技术人员缺乏这一问题,立足把解决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弱化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加快人才引进,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都要有懂水利方面的专门技术人员,为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