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被盗百万改为六千”未竟之问

04.09.2014  01:06

        摘    要:如果真是自己挣的血汗钱,面对窃贼恨都来不及,为何不承认被盗百万元?答案只有一个:钱的来路不正。反腐败没有终点,从小偷偷出巨贪就可看出,反腐败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要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使反腐败既没有禁区也没有盲区。

  如果真是自己挣的血汗钱,面对窃贼恨都来不及,为何不承认被盗百万元?答案只有一个:钱的来路不正。反腐败没有终点,从小偷偷出巨贪就可看出,反腐败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要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使反腐败既没有禁区也没有盲区。

  2012年12月30日,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公安局刑警队抓获了一个以县处级领导住所、办公室为目标的盗窃团伙。该团伙借逢年过节之机,潜入县委书记、县长或其他领导干部住所、办公室实施盗窃且屡屡得手。随着正阳县委书记赵兴华被纪委调查,却牵出了案中案。被盗后赵兴华听完办案民警的汇报表示,“我这里是被盗了,但没像你说的那么多,就几千元钱而已!”随后办案民警迅速修改了笔录——原本100多万元的盗窃金额变成了6040元。(《法制晚报》9月1日)

  被盗窃的正阳县委书记赵兴华已经被组织调查,4名办案民警中的两名警员被刑事拘留,此事貌似已经画上句号,但牵涉出了一连串问号。

  被盗金额与量刑息息相关,缩小被盗金额无疑就是为盗贼“开脱”。如果真是自己挣的血汗钱,面对窃贼恨都来不及,为何不承认被盗百万元?答案只有一个:钱的来路不正。再联系到赵兴华的一些外号:“赵中华”、“赵茅台”、“赵三千”,“低于中华烟不抽、低于茅台酒不喝、低于3000元的饭不吃”,仅凭其正常收入怎能支撑得起这样的消费和积蓄?得到了领导的“暗示”,办案民警就迅速修改笔录,故意为领导隐恶,能指望他们秉公执法吗?

  事实上缩小被盗金额的不只是赵兴华,西平县委张某被盗金额并非3万元而是90万元,平舆县委王某把被盗金额30多万元改成300元。像赵兴华这类官员,家里动辄藏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钱多得乱放却便宜了窃贼,未被窃贼发现的有多少?存入银行的有多少?转移他处的有多少?这又牵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官员财产申报。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种体制就应该包括官员财产公开。官员财产如果只在内部申报而不公之于众,就会大大降低威力。按照规定像赵兴华这样级别的官员必须申报财产,他真的如实申报了吗?官员财产申报升级为官员财产公开,就相当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把钥匙交给了公众。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表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没有终点,从小偷偷出巨贪就可看出,反腐败需要继续加大力度,要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使反腐败既没有禁区也没有盲区。

作者:王石川   网络编辑:高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