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2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

20.02.2016  03:26

据省区域办黄三角建设指导处通报,2015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成绩菲然:高效生态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生态旅游及现代物流等5大优势产业加速发展,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内主营业务收入30—100亿元的企业达到43家,过百亿元的达到24家。

现代农业方面,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66家,冬枣、金丝小枣栽培面积达200万亩、鲜枣产量占全省85%以上,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蔬菜分子育种平台、蔬菜销量达600万吨,“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正式上线运行,高档肉类品牌山东黑牛规模养殖场(区)达到168处、十万头山东黑牛养殖基地基本建成,全区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90%以上、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00多家、新增家庭牧场50余家、省级示范社发展到76家,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80万亩、产值达15亿元,30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单片滩涂养殖区。东营市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被中国菌物学会命名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乡”。莱州市建成省级以上良种繁育科技平台14家、“种业硅谷”雏形初显,“登海661”刷新全国十亩方夏玉米高产新纪录。

石油装备、石化、盐化、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产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内外贸一体的产业体系完善,产值占到全国45%以上。金麒麟集团汽车刹车片生产能力亚洲第一、年产销量达3000万套;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加快发展,成为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重要器材供应商;悦龙公司海洋钻井平台耐火液压张力软管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纺织行业装备工艺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形成纺织、印染与家纺服装加工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截至目前,四大临港产业区,累计落户各类重点企业1300余家,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东营临港产业区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生态化工、海洋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总投资突破1200亿元,初步形成了国内一流的烯烃产业链和芳烃产业链企业集群,是全国第13家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区。重点引进实施了中海油、万通、宝港三大临港物流园区及中海油1500万吨渤海湾原油上岸终端项目,仓储能力达到1000万方。万达年产2000千米的海缆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缆生产基地。

滨州临港产业区确立了“一港一城一带六区”的总体布局,50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建成了“九横十八纵”总长182公里的主干路网框架,总投资26亿元。区内海水“一水多用”和海洋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签约落户各类园区和单体项目总投资达1511亿元。

潍坊临港产业区统筹推进潍坊滨海、寿光滨海、昌邑滨海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滨海海洋经济新区一体化发展构架加速形成,总配套面积达到320.4平方公里,在建过亿元项目304个,总投资2641亿元。

莱州临港产业区完成起步区土地收储20平方公里,开工主干道路8条,在建过亿元项目50多个,黄金百吨加工基地等项目建成投运,滨海产业聚集隆起带快速崛起。

  特色产业园方面,惠民绳网产业园生产销售的建筑网、铁路运输网、休闲防护网、体育绳网等各类产品占到国内市场的八成以上;韩店现代生物工程科技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板材厨具产业园区厨具行业销售额占全国同行业近三分之一,板材行业各类板材占到全国市场总额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