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成长中的烦恼如何解?

09.09.2014  10:26

  在城里人看来,这里是充满田园风光的“农家乐”;在农场主看来,这里是发家致富的“梦工厂”;在农业官员看来,这里是刚刚起步的“试验田”。虽然许多人对“家庭农场”的概念仍模棱两可,但它已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家庭农场最缺的是什么?资金!最盼的是什么?政策!最烦恼的是什么?品牌!从2013年2月20日长清区第一家家庭农场登记注册,至现在,济南已注册家庭农场500多家。一年多来,他们发展得如何,成长过程中又遭遇了怎样的烦恼?

  发展现代农业资金哪儿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现有“家庭农场”中,大部分都存在迫切的资金需求,苦于贷款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限制。

  “今年开年到现在已经投入七十多万了。”8月28日,在历城区唐王镇井家村,32岁的蒋士东指着院子里的机械对记者说,“我承包了300多亩地,都是种菜,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光买机器就花了六七万。”

  最大的支出来自土地流转费和工人工资,300亩土地,每亩平均下来有1000多元,工人工资每天60元,现在有40多个人,一天光工钱就2400多元。由于地多,除了这两个“大头”支出,施肥浇水随便一件事都花费不菲。“这300多亩地施一遍肥就六七万块钱,上半年这140亩小麦,浇一遍水花一万八千块钱。”这让蒋士东有些吃不消,但更大的问题在于,资金的投入就像是无底洞,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今年从信用社贷了20万,借了20多万,自己还申请了几张信用卡。”蒋士东调侃说,“别人都是房奴、车奴,我是农奴。”因为种的都是白菜、萝卜等大路菜,蒋士东想今年先走量,回笼一部分资金。但是今年菜价便宜的出奇,上半年只收了十几万,让他懊恼不已,“今年上一块钱的菜都没有,茄子便宜的时候就几分钱,一车茄子就卖了40块钱!”

  “无论你到哪儿,只要是跟‘农’字沾点边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历城区董家镇馥羽草莓家庭农场主杨馥羽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弄的新园区已经投了280万,现在还缺100万。不继续投入发展不起来,但是扩产的话,钱从哪里来啊?”

  杨馥羽现在从银行贷了60万元,“贷款真不好贷,咱也没有产权证,抵押物啥的,就算贷款也贷不多少,要补资金缺口还差得远。”

  土地流转如何连地成片

  土地流转是土地创新的前提,流转的土地能否连成片又直接影响着机械化的程度,在现在“小农田”的前提下,让土地连成片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从2010年流转58亩地到现在,共流转了三批土地。”杨馥羽对记者说,到现在自己农场共流转土地200多亩,只有两块地靠在一起,“现在这地块离着公路近,土地流转价格也比较高,1800元一亩,但想着土地靠一块好管理还是流转下来了,第三块地就离得比较远,因为这附近根本无地可转了。”

  董家镇是传统草莓种植区,除了几个大户,几乎每个家庭都会种草莓,因为收入比较高,即使1800元一亩,还是有人不愿意将自己土地流转出去。与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即使周边土地都流转了,就一两户不流转,土地的集约化种植还是会有缺口。

  蒋士东的300多亩土地就仍存在着缺口,因为有四五户村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他的农场至今连个院墙都没有,也没有拉个围栏。蒋士东所在的井家村是蔬菜种植区,之前他流转的140多亩土地在小徐村,合同到期后就没有再续约,“我现在的土地和小徐隔得太远,根本顾不过来。”现在,他打算将未流转的几户村民土地周边再整治一番,载上树,“机器过不去,只能种树了。”

  品牌化路子究竟怎么走

  对于规模化种植户来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风险,赔赚无常,要规避市场风险,就要打出产品的品牌相应。但对于家庭农场而言,品牌化的路子并不好走。

  “必须得做自己的品牌了,哪怕先有个商标呢。”蒋士东说,“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一年一个样,如果光靠碰肯定不行。”今年,蒋士东的菜遭遇了滑铁卢,冬瓜六分钱一斤,茄子四分钱一斤,投入几十万种的菜半年过去只收回十几万,这让他心里凉了一大截。

  “其实,现在农产品都差不多,主要就是一个商业模式和品牌的竞争。”蒋士东讲了个例子,“从我地头上拉走的菜4分钱一斤,但是到了超市,几个一捆,就卖到好几块钱,这利润都让中间商截留了,所以我也在想怎么样打通中间环节,让自己的菜直接送到市民手上。品牌化的路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但是现在真的到了不做不行的地步了,否则干一辈子都是给别人打工。”

  “我们虽然缺资金,但是资金链比较健康,现金流也挺充足的。”相较而言,杨馥羽的品牌化路子要早了几年。“我们2012年的时候就开始主推馥羽草莓品牌,这几年发展得挺好,与一些烘焙厂家和店面都有长期合作,比如AILI蛋糕店在济南70个店面都是从我们这里订购草莓,而且价格稳定,30元每斤左右。”

  “我感觉做家庭农场就是要专,我们之前也做过西瓜、甜瓜,但效果不明显,现在我们只做草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现在在拉长草莓的产业链,研发自己的草莓酒,然后会有草莓乐园,增强草莓采摘环节与游客的互动性。”杨馥羽说,家庭农场说起来,其实也就是要“小而精”,“一来我们跟大的农业园区没法比,搞旅游很难,其次我们比散户有优势,所以还是要在品质提升和精致上下功夫。”(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