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免责开“枷锁”干事创业在今朝

18.04.2016  19:19

  “容错免责”,卸下干事者的思想包袱和种种顾虑;“能上能下”,打破铁碗不变的局面,我市随处可见“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

  暖春济南,满城上下都是大建设、大发展的气息和节奏。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加快拆迁,二环快速路网向闭合发起冲刺,棚改旧改重点片区的加快拆迁改造,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暗访突查由建筑工地向渣土场“转段”……透过这些工程、项目、工作“如火如荼推进”的表象,我们将关注的焦点、新闻的视角对准“人”——干事创业的核心因素,是什么促使“人”的干劲高涨、动力十足?

  沿着时间线向前追溯。3月2日上午,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这一试行办法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为敢想敢干者解除了后顾之忧。3月30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召开,《济南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获审议通过。细则给出了领导干部“下”的5种渠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有了具体制度设计。

  一边是“容错免责”,卸下干事者的思想包袱和种种顾虑;一边是“能上能下”,重点是“能下”,打破铁碗不变、欠缺向下通道的局面,以及随处可见的“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这些围绕激发“人”干事创业热情和动力的重要制度,已经在征地拆迁、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重点任务中,显现出调动力强、持续力强、攻坚力强的特点。

   关键词

  容错免责与敢于担当——

  不怕失误失败,就怕不思进取、保守僵化

  为何容错?时势所需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容错免责在于鼓励敢于担当”。答案虽简单,但其中却有深意。

  从全国视角来看,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能不能实现良好开局,在于能不能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位,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创新”理念。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难免会走岔路弯路、甚至错路。如果对此求全责备,既不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更不利于推进改革创新。所以,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容错”机制,为勇于改革创新者保驾护航,解除后顾之忧。

  从济南视角来看,推进“四个中心”建设,面临着许多“拦路虎”、“硬骨头”。比如,按老办法、老路子征地拆迁拆不动怎么办?按老思维、老制度招商引资招不来项目怎么办?对此,必须勇于亮剑、敢于担当,“摸着石头过河”,趟出一条新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摸对,也有可能摸错。对了,有鲜花和掌声,错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失败者的抚慰,要比对获胜者的赞美更有意义,更能鼓舞人的斗志。容错免责,在济南有着现实所需。

  从个人视角来看,济南的领导干部长期以来被冠以“思想保守”的帽子,给人留下“四平八稳”的印象,鲜有跳出框框谋发展的“壮举”。有人说,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中庸”理念使然。“中庸”之道博大精深,但现实中有不少人逐渐忘却了“中庸”之精髓,越来越向“平庸”靠拢,消极应付、为官不为,行动迟缓、推诿扯皮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行制度中缺乏相应的“容错”机制和“试错权”。对因改革创新发生的过错缺乏足够的包容,干部一旦出现失误,很可能被误解,甚至被冷落。“与其创新突破易犯错,还不如四平八稳过日子”的思想和观念,在许多党员干部中存在并流行。“容错”,就是要打开思想枷锁。

   容哪些错?简单才容易操作

  什么情况才免责?“容错”试行办法提出,除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外,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精神的;按照实际情况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的;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

  看到上述寥寥几句免责情况,很多人感觉有些意外:容错规定怎么这么简单?其实,越简单越容易操作。在酝酿容错办法的时候,市委先后召开了两次常委会议进行审议,每个市委常委都充分发表了意见,一致同意:容错免责办法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条款越多,框框也就越多。少了条条框框,党员干部也就不易束缚手脚。

  容错免责办法怎么运用?经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定,可在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免责: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中免予扣分;在单位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免予扣分;需追究党政纪责任的,根据党政纪相关规定和程序可酌情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免予党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影响其提拔任用。

  许多党员干部不愿冒着犯错的风险去冲锋陷阵,是因为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如果在几项重要的考核中扣上几分,说不定会影响未来的提拔。容错免责办法的运用,直接和免扣分、从轻或减免处分挂钩,让大家心中放下了这块“大石头”。

   影响几何?包袱放下闯劲鼓起

  济南容错免责机制的建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点赞”声一片。

  3月21日,《人民日报》4版专门刊发评论,表达对济南容错免责的支持。正如评论中说的,“济南市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失误可以免责,体现出制度的关怀包容,向干事创业者传递了鲜明的鼓励支持信号。”

  “有了容错机制,无疑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有组织给我们撑腰,真能甩开膀子放心干了”……很多党员干部觉得有了容错办法,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济南市投资促进局某工作人员表示,出台容错免责机制,相当于给招商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更新理念抓招商、创新方式抓招商、完善机制抓招商提供了良

  好的制度保障,为踏实干事加

  上了一道“护身符”,增添了敢做善为的“底气”。在省直部门工作的李先生认为,长期以来,不少党员干部怀干事创业之心,却被巨大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缩手缩脚,不敢甩开膀子大干一番,逐渐演变为“不作为”,这种风气也深深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济南市建立容错免责机制,解除干事之人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人尽其才,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党员干部创新做事的热情。

  许多市民网友很期待容错免责的落实到位。网友“爱家在南”在“爱济南”APP手机客户端上留言说:“容错免责机制是一个好制度,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运用。如果有一个容错免责的典型,那对其他干事创业者会是一个很大的触动。”网友“敲锣打鼓”说:“容错制度的出台,本身就是敢于担当的表现。制度设计有了,该党员干部在工作一线表现了。”

  “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

  打攻坚战、啃硬骨头,还是要靠“人”

  容错免责,打开了干事创业的“枷锁”;“能下”机制,让庸者下、劣者汰;“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好果子吃。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蓝图成为现实,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路程。每一帧画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的双手。没有“人”的辛勤付出与前仆后继,美好蓝图只能存在于无限想象中。

  如果蓝图实现的路坦途一片,那么变现只是个时间问题。可现实就是如此——想摘“树上的桃子”必须踮踮脚、跳一跳,甚至搭梯子、钻树枝。

  比如征地拆迁问题,没有拆迁就没有新的城市建设发展空间,但每一项拆迁都绝非易事。从政策的制订宣讲到征收协议的签署、再到房屋的最后拆除,这其中的苦辣辛酸不到拆迁一线根本感受不到。曾有人这样形容拆迁工作一线亲密无间的同事关系——“扛过枪、下过乡、拆过迁”。“拆过迁”成为时下形容“关系铁”的最有力佐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作的难度。

  比如脱贫攻坚问题,每个贫困村的特点都不一样,每一个贫困户的困难都不尽相同。有的贫困村,脱贫欠缺的只是一条致富出路;有的贫困村,脱贫需要下定决心搬迁整合;有的贫困户,是因残致贫、因病返贫;有的贫困户,必须靠政府“兜底”,而有的困难群众则需要找到勤劳致富的捷径。脱贫攻坚如何做到“一户一策”?关键靠“人”,靠扶贫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再比如治霾攻坚。治霾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不能一蹴而就的持久战。再难的事情,也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当下马上开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暗访检查,以钉钉子精神向下传导压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单单是扬尘治理这一项工作,济南市领导组成的“八路军”已经不下十次进行集中暗访督查。从一开始的建筑工地扬尘,再到现在的渣土场扬尘以及以后将要狠抓的渣土车治理,治霾在攻坚,治霾在克难。

  还有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治理道路拥堵……硬骨头就是这么“硬”,攻坚战就是这么“难”。在压力大、任务多、时间紧的工作一线,如果不能激发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那工作久而久之就难以为继。

  为了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力、动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一线,济南市多次强调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表彰奖励向一线倾斜、提拔重用向一线倾斜、干劲鼓舞向一线倾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到热火朝天的工作一线提升自己、锤炼自己。

  而在现实中,也确有重用冲锋在一线的党员干部的例子。在市中区棚改旧改(征地拆迁)的重点片区,有数名奋战在拆迁一线的党员干部入围了提拔任用的考察范围。在破解拆迁难题中推动党员干部“破土而出”——济南“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有了鲜活的例证。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例证会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能上能下与流水不腐让能者上

  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

  容错免责,解决的是党员干部不敢想、不敢干的问题,让想干事者敢闯敢试。能上能下,解决的是党员干部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3月30日召开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让济南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细则正式进入实施通道。

  “能下”是关键——有压力才能保持“朝阳活力”

  干部能上能下,关键是“能下”,而关键的关键在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

  济南“能上能下”细则给出了领导干部“下”的5种渠道,包括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能正常履职干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前四种“能下”的情况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细则中着墨不多。而对于“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如何调整、如何对待,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重中之重。当然,这也占据了济南“能上能下”细则的大部分篇幅。

  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胜任现岗位工作,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济南实施细则从政德纪律、担当作为等方面,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27种情形。

  涉及“为官不为、慢为、乱为,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包括“缺乏担当精神,当‘太平官’‘老好人’,改革攻坚意识不强,工作畏首畏尾,不敢直面矛盾,不愿动真碰硬,推进党委、政府中心任务、重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情形。涉及“能力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工作不得力,贻误事业发展”的,包括“改革创新能力不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自满自足,不能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能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或者落实改革任务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影响中心工作任务的”等情形。涉及“经组织考核,工作实绩较差,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包括“在评议机关单位活动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中,所在单位连续2年排名位居后列且问题突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的”等情形。

  “真下”是难点——有渠道更要有执行有落实

  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原因不仅在于“下”的情形不明确、管道不畅通,更在于“下”的执行力度不够大。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咋落实?怎么确保符合“下”的情形的干部真正实现“下”?为此,济南“能上能下”实施细则,特别突出了落实机制的完善与运转。这包括五大机制,分别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干部容错机制、教育管理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五大机制。

  其中,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方面,将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察了解,定期分析研判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对应当调整的及时进行调整。在干部容错机制方面,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科学界定和准确把握客观因素与主观故意、失误与失职、工作态度与实际效果、方式方法不当与不作为乱作为等界限,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在督查考核机制方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将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及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五大机制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真下”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今后,关键看执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能上能下、有进有出,干部队伍的管理才能真正进入“健康常态”。

作者:王端鹏   网络编辑: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