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村务网上晒,明白又清白

24.09.2014  10:26

  今年夏天,寿光市纪台镇前老村村委想把塘湾承包出去,他们把此事全权委托给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塘湾承包后村里增加了20多万元集体收入,没有一个村民有村干部“中饱私囊”的异议。

  “这是网上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带来的一个可喜变化,是我们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基层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有益探索。”寿光市纪委书记侯法强说。村务网上晒,村民来监督,既让那些不公开不公正的现象无处可藏,也把基层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同时又厘清了各方职责。  

  村务上网,群众疑虑少了

  “申请二胎生育的,有些不符合条件,村委却出了证明,但群众可以举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也要求我们工作人员更认真更仔细。”古城街道计生站站长王凌香说,网上监督平台推行后,百姓咨询明显增多了,工作量大了。

  “以前监督也仅限于上级的监督,纸质公开时效性较差。”孙家集街道计生站站长杨立军说,现在我们在保持传统监督形式基础上,开辟了网络监督形式,虽然在信息录入方面工作量大了,但是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也增强了。

  “网上阳光村务监督平台为农村干部群众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村干部把为村集体做的事、花的钱以及服务承诺展示给老百姓,老百姓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并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发帖对村干部举报问询。”孙家集街道马疃片区总支书记李延志说,有了这个平台,村民关心的大事小情定期上传到网上,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监督村里的每一笔工程款什么时间下来,它的去向、用途等,老百姓的疑虑减少了,好多事不用再解释了。

  “现在有什么疑问,百姓从网上一看就明白了。信访简单了很多,接访效率提高了。”纪台镇纪委书记贾立生说。

  今年8月,孙家集街道郑家村一个湾塘被大水冲塌,导致紧靠湾塘的路塌陷。村里决定公开招标修路,有两家公司出同样的钱,村委选定了本村的这家公司。“有村民觉得有猫腻,我们把具体的过程、招标数额在网上公布后,村民一查就明白了。” 郑家村党支部书记郑法学说,“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今后工作要更加公开公正,才能经得起老百姓的监督。”

  办事不用再靠人情了

  在寿光阳光村务监督平台,想知道谁家是低保户,几口人享受低保,村民通过输入本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登录本村页面,即可查得明明白白。

  “老百姓那么多双眼睛时刻监督着我们,逼着我们工作要求严格,标准把握得更细致,好多人都说我们直接没人情了。”古城街道民政助理张友道称。

  古城街道某村一位身高只有1.3米的成年人,享受着低保。今年他找了份活,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老百姓反映后,民政工作人员核实了情况,取消了他的低保资格。“有问题村民随时打电话反映,不符合条件的随时清退。”张友道说,他虽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之一,但并不符合低保条件。

  “村里谁是低保户,有没有干部的亲戚,大家时常猜测。”孙家集街道民政助理付振杰说,以前低保有人打招呼、说人情,实行网上监督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出了问题大家一目了然,从源头上杜绝了此类事情的发生。

  “让村民明白,还干部清白。”纪台镇组织委员杨国祥说,网上监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让干部依法行政,过程不存在私心。

  记账从烟盒纸到规范单据

  “从低保、计划生育到财务,事关农村的6大项37小项工作内容全部置于老百姓监督之下,不做细致不行。财务是百姓最关心的,不能有一丝马虎。”纪台镇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圣说。今年夏天,李家村修排水沟,有村民质疑怎么花了那么多钱。当村委把详细花费公布在网上后,村民信服了。

  古城街道经管站站长李新花告诉记者,推行网上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后,村里非生产性开支明显少了,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现象明显减少。以前记账单据甚至是烟盒纸、小本子,账目笼统,现在都采用统一规范的单据。比如村里修路拉土方,用谁的车,共几辆车,拉了多少方土,干了几天,都记得非常仔细。

  纪台镇财政所所长王在兴说,现在工作规范了,要求细致了。往网上录入时,也是检查自己工作的过程,若有差错,也能立即发现。即便村民提出质疑,也利于促进工作。

  “粮食直补过去只在村民公开栏公开一周,就不再变化。现在土地亩数、补贴标准网上公开,全年可发现问题,漏报虚报的少了。”古城街道财政所所长郑学忠说。

  ■书记点评 网络架起“连心桥” 寿光市委书记 朱兰玺

  网上阳光村务监督平台,是寿光结合开展多年的阳光村务工作和农村网络高覆盖率的实际,因地制宜打造的一个集公开、监督、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是寿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积极探索。平台公开内容涵盖了党务、村务、财务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监督触角延伸到了全市15个镇街区973个村的家家户户,只要有网络的地方,百姓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村务进行监督、问询,实现了纪委、镇街、村居、群众的同步动态监督,成为党委政府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的“连心桥”,推动了基层部门和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为“品质寿光”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