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编办王振乾:山东将尽快落实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

23.09.2015  11:15

山东省编办副主任王振乾应询

   中国山东网9月22日讯 (记者 董理)9月22日下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省政府关于全省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在回答民盟山东省委副主任仪平策关于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的提问时,山东省编办副主任王振乾表示,针对目前山东省优先保障中小学用编进人需求,省编办将重新核定县(市、区)中小学编制总量,尽快落实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优先保障中小学用编进人需求。

  山东公办中小学总体超编3.14万人

  王振乾表示,对于中小学教师编制问题,省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资源的配置。但是,与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刚才您提到的超编缺人、有编不补、退补不相当等问题。

  关于超编缺人问题,王振乾说,这是当前全省不少中小学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全省公办中小学共核定编制77.42万名,实有在编人员80.56万人,总体上超编3.14万人,具体到某些县市区、某些学校,突出表现为教师总量超编,但一些学科却存在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比如,新泰市某中学,共有47个教学班,核定教职工编制220名,实有人员255人,超编35人。但部分学科教师仍然不足,如生物教师10名,缺3名;地理教师11名,缺4名;物理教师15名,缺4名。

  关于有编不补问题,王振乾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支付压力、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以及教师队伍年龄梯次配备的考虑,对辖区内学校进人规模实行总量控制、逐年递补,致使有的中小学即使有空编,也没有完全按照空编数足额补充教师。

  “关于退补不相当问题,根据我们调查,主要原因是学校超编造成的。”王振乾说,目前,全省中小学有近1.2万所,其中超编的学校就有7400多所,占61.7%。按照中央、省有关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任何机关、事业单位严禁超编进人。有的学校总量超编,虽然每年有教师退休,但由于没有空编,也不能补充教师,因此出现退补不相当的现象。

  完善中小学编制动态管理机制

  王振乾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省政府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2011年8月山东省重新修订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同时明确规定专任教师的比例,高中不低于教职工编制的85%,初中不低于88%,小学不低于91%。按照这一标准,全省共核增2.9万名中小学教师编制,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职工队伍结构。

  二是出台农村中小学机动编制政策。2013年4月,针对部分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难以胜任教学岗位等问题,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市、县(市、区)可在现有教师编制基础上,按不超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5%的比例核定机动编制,全部用于补充基层急需的学科教师。通过这一措施,全省共核增农村中小学教师机动编制1.2万余名,有效缓解了农村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山东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三是完善中小学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今年3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在校生数量每3—5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由教育部门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剂,推动优秀教师向新建扩建学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四是建立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制度。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整体超编满编的县(市、区),可利用控编减编、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部分编制,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用于超编满编中小学补充专任教师。这一举措,有利于缓解这些学校专任教师短缺的问题。

  五是坚持对中小学有编即补。省编委每年安排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时,都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对有空编的中小学予以重点倾斜,专门用于补充专任教师。2012年以来,累计为全省中小学安排用编进人计划5.4万余名,占全省事业单位用编进人总数的36%以上。

  尽快落实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 优先保障中小学用编进人需求

  王振乾表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缓解了部分地方存在的超编缺人、有编不补、退补不相当等问题。下一步,省编办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方式,盘活编制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新核定县(市、区)中小学编制总量。在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内,拟于明年根据在校中小学生数量重新核定编制总量,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持适度规模。

  二是尽快落实中小学临时周转编制。加强对中小学整体超编满编县(市、区)的检查指导,督促其尽快建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及时利用专户编制补充中小学短缺的专任教师。

  三是优先保障中小学用编进人需求。继续将补充中小学专任教师作为用编进人计划安排重点,对有空编的中小学,按照申报数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用2年的时间基本实现教师补充到位。同时,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空编学校流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