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托市仍将开启 政策市下寻觅商机

22.05.2015  14:12

  小麦有效供给能力增速超过需求增速,使得麦市供需格局趋于宽松。粮源供给充裕,加之行业整合加大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生存难度,小麦“政策市”氛围浓厚。

  供需整体宽松买方氛围浓厚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处于“供增需弱”格局,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由于市场粮源价格与临储小麦采购成本基本接轨,临储小麦成交均价窄幅运行。

  面粉企业降低粮源采购力度及采购成本,并通过上提面粉出厂价减缓亏损幅度,“面强麦弱”格局显现。

  在腾仓收购新麦以及信贷资金还款付息等压力下,持有粮源的粮库、贸易商到处寻找买方,兜售手中粮源。面粉企业通过让粮库降低出库费用,甚至免除出库费的方式来降低成本。

  截至5月中旬,南方麦区普通红小麦江苏靖江海轮平舱价2500~2530元/吨,较年初下跌40~60元/吨;北方麦区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560元/吨,与年初持平。

  政策不给力需求缺动力

  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传递出国家对粮食市场逐步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的意愿。政策定调粮食市场化,粮食流通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粮食贸易商面临的市场风险加大。

  国内主产区小麦增产增质,其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但加工行业加工需求增速放缓,国内麦市供需格局趋于宽松,临储小麦成为粮源供给主渠道。

  截至5月中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1900万~2000万吨,其中江苏316万吨,安徽549.4万吨,河南956.9万吨,湖北146.2万吨。

  国内外小麦价差处于高位。截至5月中旬,南方销区2014年江苏产中等普通白小麦到港报价2600~2620元/吨,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到国内口岸完税后的总成本为1800~1900元/吨;美国2号硬红冬小麦与国产优质小麦的价差为1200~1250元/吨。

  当前面粉加工企业面临两难处境,面对生产成本高企,下游产品(尤其是普通粉)同质化竞争激烈,提价丢市场将会更早地从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不提价则处于“温水煮青蛙”的持续亏损中煎熬。

  面粉价格上提以及面粉企业采购小麦成本下降,难以抵消麸皮价格的下跌幅度,在本身加工利润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局面中,面粉加工企业处于开工赔钱、不开工赔市场的状态,经营状况或处于年内最艰难阶段。力度决定空间阶段卖难或现

  相关机构预计,2015/2016年度我国小麦产量为1.27亿吨,比上年度提高0.9%;小麦消费量为1.185亿吨,同比降低3.3%。在国内麦市供需格局宽松且政策对麦价支撑力度减弱的背景下,市场化经营的空间大幅压缩且风险较大。预计今年夏粮收购“政策市”氛围将较为浓厚。

  在新小麦上市初期较陈小麦具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面粉加工企业及粮食储备企业或将积极参与到夏收过程中,采购新季小麦补充库存。预计今年夏收购销主体心理博弈减弱,粮库、粮食贸易商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市场主体对政策的依赖度较强。

  预计新麦上市初期开秤价为2300~2360元/吨,地区间有所差异,北方麦区高于南方麦区。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新小麦收购价格将在2360元/吨左右波动。由于仓容矛盾凸显,托市收购质量管控严格,收购期将明显拉长,麦价在托市收购价附近的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