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矿局出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意见

11.05.2018  11:02

    齐鲁网5月10日讯(记者 韩苗苗 通讯员 景利年 王大伟)日前,省地矿局出台《山东省地矿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充分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全面服务全省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部署,并就服务的重点领域、拓展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对全省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要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在解决“三农”问题所涉及的资源环境问题上下功夫。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土地质量、农村面源污染、饮用水安全、冬季清洁能源供暖、村镇规划建设、农村居住环境等方面问题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地质调查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监测预警和地质工程技术措施等。

    《意见》提出,为做到精准高效服务,开展农业地质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强化《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农业支撑计划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宗旨,努力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面下功夫。要加快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成果转化,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加强乡村供水水文地质工作,推进乡村地热供暖工程,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地质调查,拓展乡村旅游地质服务,建立健全乡村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农业地质技术能力,努力提升有效服务水平,在支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过程中贡献地质智慧。

    此外,《意见》明确,要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全力提升乡村振兴地质服务水平。局属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地质技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发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财政等涉农部门沟通联系,主动与相关农业开发企业“联姻”,及时汇报沟通,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践行主动服务工作理念,做到自觉融入“三农”、热情服务“三农”,及时移交农业地质成果,及时为“三农”排忧解难。重视农业地质成果报告编制改革,提交让农民兄弟“看得懂、用得上”的地质成果,使其发挥应有的应用效益,推进农业地质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山东省地矿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意见

    地质工作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地质专业技术优势,全面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局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对我省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为更好地服务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要提高认识,聚集工作重点,着力在解决“三农”问题所涉及的资源环境问题上下功夫。当前,我省土地质量、农村面源污染、饮用水安全、冬季清洁能源供暖、村镇规划建设、农村居住环境等问题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地质调查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监测预警和地质工程技术措施等。为做到精准高效服务,全局农业地质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强化《山东省地矿局地质勘查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农业支撑计划的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宗旨,努力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面下功夫,重点加强生态农业、饮水安全、清洁供暖、村镇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等领域地质勘查工作,努力提升有效服务水平,为实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贡献地质智慧。

    二、加快推进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成果转化

    土地是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宝贵资源,是农业之本。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关键在土地质量和水土环境。紧密结合我省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近期要集中力量实施好山东省兰陵县、鱼台县、五莲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等项目,通过系统查明土壤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及污染物等指标,发现和圈定一批富硒、富锗、富锌土地,对已圈定的富硒、富锗、富锌等土壤有益元素富集地区开展大比例尺详查工作,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名优稀特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创新农业地质成果转化方式,强化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转化。实施农业地质成果复核转化计划,对以往形成的60余项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进行复核调查,主动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成果资料和建议意见;实施好章丘区宁家埠镇、郯城县归昌乡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示范项目,对发现的富硒、富锗土等成果要及时进行转化,帮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规模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和高校院所合作,参与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盐碱土地改良、绿色农产品开发等提供地质服务。

    三、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

    开展水土污染调查评价。全力做好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省勘院、三院、七院等8个单位要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野外取样工作,省勘院和四院要建好济南、潍坊两处样品制备基地并确保按期开展工作,鲁南院和四院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要确保完成测试进度和成果质量要求。17地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要逐步增加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内容,做好乡村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日常监测工作。

    加大农村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全省有1329处关停露天开采矿山未完成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开展相关服务工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好技术服务。五院、省勘院等单位继续做好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八院参与承担日照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工程,一院、物探院、三院、六院等单位加快推进长岛县山水林海岸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鲁南院要依托院士工作站平台,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四、加强乡村供水水文地质工作

    一是开展乡村地下水调查评价,注重小型水源地勘查,圈定一批优质富水地段和水源地,建设供水工程,就近解决乡村社区安全饮水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在沂蒙山区、地方病区和污染严重乡村等缺水地区开展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寻找地下水富水地段和水源地,实施公益找水打井行动,为农村安全饮水和农田灌溉提供保障。三是在缺水乡镇地区开展应急供水水源地勘查,解决或缓解供水紧张问题。

    五、大力推进乡村地热供暖工程

    地热、浅层地温能是解决我省广大农村冬季清洁供暖问题的重要新能源,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意义重大。要加强村镇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全面摸清资源家底。省勘院、鲁南院等单位要实施好新一轮重点县(市、区)浅层地温能调查项目评价和淄博、菏泽大型地热田综合调查评价等项目,鲁北院要加快推进德州市100个农村社区地热供暖建设工程。做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和农村社区地热供暖方案技术论证等,探索建立服务乡村地热供暖地质工作新模式,实施调查、论证、施工、运行、监测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

    完善和推广乡村地热供暖示范工程。建设好鲁南浅层地温能示范基地和郓城、禹城等地农村社区地热供暖示范工程,打造山东乡村地热供暖样板工程,做好示范宣传,以点带面,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全省乡村地热供暖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六、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地质调查

    将城市地质工作延伸到乡村,做好城镇、乡村规划建设中的地质保障服务。试点开展村镇规划建设地质调查评价,各单位继续做好所在地市村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鲁南院、省勘院等单位要实施好全省岩溶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重点查明活动断裂、采空区及其他地质灾害隐患,为乡村和特色小镇规划、选址、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依据。注重村镇规划建设地质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查明特色紧缺矿产、地下水、地热、浅层地温能等资源,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测绘院等单位要加强服务乡村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宅基地确权、不动产登记相关测绘服务,同时配合主管部门,做好 “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工作。

    七、拓展乡村旅游地质服务

    推进旅游地质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拓展旅游地质调查领域和内容,加大各类地质遗迹、地热温泉、地质地貌景观资源(如观赏泉、洞穴、水体及特色地貌等)、海岛、湿地、地下空间资源调查,挖掘旅游地质资源,创新开展农业生态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提出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意见,助力乡村观光度假、温泉疗养、山洞峡谷探险等特色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主动做好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国家公园申报、管理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实施好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项目,做好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遗迹保护监测预警等。重视农村地质科普工作,大力倡导以地质知识普及为主的乡村深度旅游。

    八、建立健全乡村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全省土地地球化学地质监测预警工程,并与局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等实现统一协调,加大主要河流阶地、工矿区和重要农产品基地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大气等监测,增加监测指标,构建乡村生态安全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实施好山东省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区划项目,为沿海地区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改善、变化趋势研判及减灾防灾等提供科学依据。

    九、努力提高农业地质技术能力

    创新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理念、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转化应用效益,对实施的土地地球化学地质调查等农业地质项目要明确创新技术要求,重点在调查内容、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区划等方面,形成具有山东地矿特色的技术体系。创新农业地质与相关专业领域交叉发展。加强农业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掌握与技术储备,构建地质与水文、气象、土壤、土地、农业、环境工程等学科综合应用体系,形成“地质+”工作模式,提高农业地质综合应用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地质人才培养与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农业地质交流与科技创新,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地质调查技术水平;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交流机制,扩大合作交流领域,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探索建立农业地质调查合作新模式;逐步优化农业地质调查队伍的年龄结构,重点培养年轻的农业地质人才,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勇于奉献的农业地质调查队伍。

    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N+4”模式,加强以人才、技术、装备、实验室为重点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实验测试装备,不断提升全局各实验室分析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区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鲁南院、四院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和八〇一、青勘院等单位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检测实验室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激素-抗生素类有机污染检测、二噁英等有毒有机物检测等化验测试能力,提升水土生态监测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做好全省公益性污染调查治理的技术支撑服务,积极主动向环保、农业、食品等行业延伸,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充分融入乡村、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为乡村农产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土壤质量安全等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创新农业地质技术与应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地质技术,及时引进应用国内外最新技术方法,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恢复治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

    十、全力提升乡村振兴地质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各地勘单位要充分发挥地质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加强与发改、农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财政等涉农部门沟通联系,主动与相关农业开发企业“联姻”,及时汇报沟通,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践行主动服务工作理念,做到自觉融入“三农”、热情服务“三农”,及时移交农业地质成果,及时为“三农”排忧解难。要重视农业地质成果报告编制改革,提交让农民兄弟“看得懂、用得上”的地质成果,使其发挥应有的应用效益,推进农业地质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