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三五”农机化事业前景广阔

26.08.2016  08:02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抹亮色。装备总量有新增长、作业水平有新跨越、科技创新有新突破、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安全生产有新成效,这些斐然的成就都令农机人振奋不已。8月13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名士齐聚一堂,共为农机化发展大计进言献策,展望我国农机化“十三五”的广阔前景。

  按照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划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已经跨入中级阶段。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而在“十三五”发展阶段,我国对农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更优质、更健康的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系列现实状况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产品也必然要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会上,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胡乐鸣指出,2004年以来我国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机化发展增速有所回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机化水平在农业各产业之间、区域间的发展仍不平衡,农机装备供给与需求矛盾还很大,部分地区“下地难”“住房难”“看病难”问题依旧突出,千家万户购买小型、低技术含量农业机械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而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各方面准备整体不足。

  以问题为导向,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才能把握现代农业新要求,加快推进“四化同步”。着眼短板,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坚实支撑。农业部农机化司产业发展处处长宋建武的观点,给了业界思考的空间。

  进入“十三五”,农机行业迎来深度调整期,突破瓶颈桎梏,迎接未来机遇,农机人严阵以待。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明确信号为当代农机人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中国农机化不仅需要全程机械化,更要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要找出路,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力,设身处地地从农民所想所需找好着力点,摒弃“拿来主义”。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患上了“补贴依赖症”,将经营重心放在迎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营销的主要手段是拼价格、比销量,有些企业以进入补贴目录作为目标,缺乏以“工匠精神”静心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正如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傅泽田提到的,2015年,国内最大的几个农机制造企业,其研发投入只占收入的不足3%,而华为是12%,德国博世公司为15%;但在销售费用的投入上,绝大多数农机企业投入不少于15%。与此同时,放眼国外知名农机企业,都将创新与科研放在发展首位,潜心经营高端农机市场,而这也是我国农机企业在“十三五”发展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部分。

  回顾“十二五”,我国农机化事业成绩斐然,展望“十三五”,我们更应该整装待发。供给侧、国二升国三等政策的出台,都在为农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机会,面对未来,农机人不会停止脚步,“十三五”的农机化事业也必将迎来另一段“黄金年”。(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