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速黄河经济协作区引领示范
山东是沿黄九省区唯一地处东部并拥有广大开放地带的省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黄河经济协作区协调发展中不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我省与沿黄省区在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为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引领和支撑,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推动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省发改委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研究课题组认为。
力推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对于构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促进东中西联动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上述课题组表示,黄河经济协作区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环境自身承载能力较低。
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加快,黄河中上游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大规模集中开发,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更加突出。下游地区钢铁、化工、造纸等高污染产业占比较高,土地、水、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是黄河经济协作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山东主张在协作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在加快生态建设方面,我省具有明显优势:经济总量领先,在黄河经济协作区中位居首位;产业层级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与黄河中上游省区具有深度合作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创新能力较强,我省长期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巨大的研发经费投入为支撑,积极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了区域内较强的创新发展优势。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区相继成功获批,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引擎。
经济新常态下,我省进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将有利于我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定位 引领示范
要发挥好在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山东首先要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
山东省是黄河经济协作区内唯一沿海发达省份,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在带动区域对外开放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发挥沿海开放优势,努力打造国际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中心、国际产能协作发展中心和黄河生态经济带便捷的出海通道。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强化青岛、烟台等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全面扩大境内外合作。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山东电子口岸,积极推行便捷高效通关新模式。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联动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区。扩大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以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三角农高区建设为契机,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健全研发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区域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
建设优势产能合作示范区。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实施,推动区域产业转移与产能合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过剩产能消解。支持优势富余产能在区域内和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和价值链整合。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跨区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联合重组等方式开展区域合作,支持参与区域农业科技园等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增强工程带动成套设备与技术出口能力。
突出文化“软实力”
黄河流域孕育了古老而辉煌的中华文明。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开展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规划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可从更高层面深度挖掘、统筹谋划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我省是儒家文化传承策源地,具有先天优势。在黄河经济协作区协调发展中,我省突出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儒家文化的传承创新,打造道德文化高地、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文化教育基地、旅游基地和研究交流中心,健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普及教育、传播交流体系。多次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山东文化年等文化活动,加快推动“尼山书屋”海外落地,扩大“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影响力。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联合沿黄省区,共同推动黄河生态经济带成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国家级新战略,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实质性启动黄河中下游一体化建设。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强与黄河中下游省区合作,率先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发展,为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实支撑。统筹推进黄河中下游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强产业对接协作,支持建立区域产业链条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各类园区。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合作。同时,不断完善各省区之间合作机制。
相关链接
黄河经济协作区成立于1988年,初始阶段由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7省区组成,称为“沿黄经济协作带”。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入,1992年更名为“黄河经济协作区”,199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入,至此黄河经济协作区成员为9省区11方,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记者 杜文景 通讯员 刘光良)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