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喜新不厌旧" 传统产业也能成新"风口"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今年以来,山东各地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层出不穷、设亮点频频,前三季度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项目完成投资239.7亿元。然而,各地在喜新、求新、追新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厌旧”,而是以旧为基础,加快“旧貌换新颜”,有的传统产业还成了新“风口”。
日前,山东几家淡出视线的传统产业,又火了起来。
2017年7月9日凌晨,伴随济钢炼铁厂3号1750立方米高炉出完最后一炉铁水,济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全线停产,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如今的济钢,多式联运、物流、出租等全面开花;新建的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和“四新”产业园纳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济钢“创智谷”获评山东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老厂区的工业遗迹计划打造成主题公园……
淄博市淄川区因煤而兴、因瓷而生,1954年淄博瓷厂的建立更是让淄博陶瓷品牌风靡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这家国有企业体制弊端逐渐显露,经营不善导致机器停止运转。闲置的旧厂房有25万多平米,深挖工业遗存背后的文化内涵,淄川区通过“修旧如旧”,成立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式,推动企业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
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曾有“两个70%”的说法,即山东传统产业占整个产业的70%,重化工业占整个产业的70%。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山东心头之痛”。对于落后产能,山东态度十分坚决,那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该淘汰的就要淘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
但是,落后产能与传统产业不能划等号。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领域,只有落后的思路。去产能也好,去库存也罢,淘汰的是落后过剩产能,不是淘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仅不等于落后产业,传统产业可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口”。
尤其对山东,传统产业在过去成全了山东,也必然是山东新发展的基础。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是要抛弃这一传统优势,而是要使这一传统优势与时俱进,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使夕阳产业变为朝阳产业。
应当看到,得益于传统产业的发展,山东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目前,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国的9.8%,实体经济实力雄厚。无论从对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的承载力、吸纳力上,还是从容量空间上看,这都构成山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巨大优势。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8)1号文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月22日,中共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召开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大会上表示,将着力在做优做强做大“十强”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十强”产业中,既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新兴产业,更涵盖了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等五个产业传统改造升级形成的产业。
就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这需要拿出更大气魄、动用更多资源,加快原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统筹推进钢铁、石化等产业优化结构,向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
还应看到,传统产业升级必然带来山东发展升级。上世纪90年代,山东造纸企业超过千家,产业发展“脏、乱、散”,不仅效益差,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对此,山东率先采取严于国家标准数倍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走上以环境标准倒逼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转型发展之路。环保倒逼非但没有“整垮”造纸行业,反而催生了一批创新能力、污染排放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的造纸龙头企业。
事实证明,只要用新技术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也能释放出强大新动能。山东仅化工产业现有产能就超过2亿吨,占全国的28%,随着向高端化转型,每年将创造出数万亿经济效益。对创业投资者来说,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嬗变,意味着财富的充分涌流;产业变革的“大洗牌”,孕育着触手可及的“大商机”。
“喜新不厌旧”,传统产业也能成为新“风口”,请看山东各地有哪些大招。
济南
11月3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济南紧紧咬住新旧动能转换不放松,坚决关停散乱污企业1600余家,钢铁产能达1200万吨的济钢生产线,目前无钢的济钢已实现华丽转身、凤凰涅磐。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轻骑、小鸭、康巴斯等一批传统产业实现蝶变重生。济南轻骑1-9月份实现利润增长360%。
青岛
青岛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方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现代农业等传统产业,发展融合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品牌经济,加快存量变革,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食品饮料是青岛工业的重要门类,诞生了一批老字号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这些老字号当仁不让,走在前列。青岛啤酒专注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2018年11月,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世界啤酒锦标赛”金奖和“欧洲啤酒之星”大奖。同年,“崂山”矿泉水以品牌价值228.95亿元一举跃进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前200强。有着68年历史的青食在山东省内市场优势明显,稳居钙奶饼干行业产销第一。借助海洋资源及研发优势,一批企业深耕海洋食品。明月海藻以岩藻多糖为代表系列特医食品及功能性食品、海智源系列食品添加剂投产;聚大洋、鑫海丰、益和兴等企业海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淄博
淄博,一座工业发展逾百年的老工业城市,曾经的工业荣光,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骄傲与自豪。不过,伴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转型压力的加大,淄博面对的挑战与日俱增。
曾经的传统产业如何定位?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说,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传统产业和企业,绝不能用今天的标准“一棍子打死”。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到,传统产业虽然现在步履艰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包袱,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它们为国家和我们这个城市作出过巨大贡献,对此我们绝不能忘记和抹杀。传统产业并不可怕,也绝不是包袱,只要理念思路一变,坚持用现代理念和技术嫁接改造,这些资源就会成为淄博发展的宝贵财富。
齐盛新材料的前身是淄博市张店区一家传统建陶企业。2012年9月,公司把目光投向远红外发热瓷砖,联合新西兰福润仕(中国)企业集团,聘请中外专家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历时两年研发出全球首片远红外芯片瓷砖,获得多项国际专利认证。东岳集团、金诚石化集团最初都是以基础化工为主。近年来,东岳集团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和竞争力,继东岳氯碱离子膜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后,投资20亿元的氢能研发中心和氢能膜材料项目全面启动,拿到了全球仅有的两张燃料电池汽车“通行证”,聚力打造“中国膜谷”。金诚石化投资97亿元的160万吨/年MZRCC项目,实现了由“油头”向“化尾”的转变,将带动形成以丙烯为主导的千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
东营
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伴随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东营从一片荒芜的盐碱滩一路发展成为全国举足轻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石油石化之城。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产业正处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东营也面临同样的挑战。高端化工是山东省确定的“十强”产业,也是东营这座石油城市的特色优势产业。
东营市着力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采取“1+N”模式统筹石化产业布局,其中“1”,即高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打造市域北部沿海石化产业隆起带;“N”,即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外,符合相应条件的若干重点化工企业园区。
目前,东营市新建化工企业全部在各专业化工园区布局,其中在高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化工企业26家、石油炼化企业4家,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580万吨,连续5年被列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全市280家危化生产企业已有242家集中到了产业园区。
济宁
济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更为迫切、更为紧要。
济宁市政府与山能集团、兖矿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兖矿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山能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在做精煤炭主业、做强非煤产业上率先突破。今年前8个月,全市煤炭企业非煤收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1%。
在济宁,产业转型不仅体现在重工业领域。
创始于1982年的山东太阳能控股集团是济宁市老牌造纸企业,于2012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物质新材料,形成造纸产品40%、生物质新材料30%、快消品30%的格局,一跃成为中国造纸行业的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制浆造纸行业40强。
……
在山东,传统产业搭上新技术快车,实现华丽转身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前,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是山东一项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下,山东以“组合拳”全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荡起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磅礴力量。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禹亚宁 孙秀岭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