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务:2016成绩单亮点纷呈

19.01.2017  16:09
新模式新抓手唱响外贸欢歌2016年,山东商务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商务发展结构、运行质量呈现积极变化,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山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日,山东省商务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商务工作,研究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并研究部署2017年商务工作任务。山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佘春明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

  2016年,山东商务稳中向好,商务成绩单亮点纷呈。据统计,2016年,山东省进出口15466.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9052.2亿元,增长1.2%,进口6414.3亿元,增长6.8%。山东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4个、3.2个和6.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前十大外贸省市首位,出口占全国份额6.5%,较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提升。

  新模式新抓手唱响外贸欢歌

  2016年,山东商务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商务发展结构、运行质量呈现积极变化,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山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新业态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外贸新业态持续发力。2016年1~11月,30家综合服务企业出口184.9亿元,增长1.8倍。全年跨境电子商务出口477.6亿元,增长45.3%,临沂商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2051.2万美元。1~11月,服务贸易进出口2647.9亿元,增长19.5%。

  在利用外资方面,外资引领性大项目增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据统计,山东省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110.7亿元,增长9.8%;世界500强投资活跃;2016年,1~11月新批26家企业投资项目57个,总投资53.1亿美元,分别增长72.7%和1.9倍,思科、江森自控、雅培、日本软银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数据显示,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居前,其中,医药制造、通用设备制造、通信及计算机设备制造分别增长38.5%、25.7%、98%。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6%。

  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内外联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实际对外投资862.3亿元,增长1.4倍;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26亿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9万人,分别增长14.6%和13%,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前列。

  商贸流通抓准重点突破,新兴消费方式快速发展。据统计,2016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万亿元,增长10.3%;前三季度,批零住餐业实现增加值7029亿元,占GDP的15.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税收占该省的8.6%。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6年,山东电子商务交易额2.65万亿元,增长32.5%;网络零售额3007亿元,增长43.3%。建成农村淘宝县62个、村淘服务站2800个。电子商务卖出买入比由0.5:1提高到0.7:1。

  山东加快开展综合试点试验工作。2016年,山东获批5项国家级试点,济南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青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临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其中,2016年1~11月,临沂商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2051.2万美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货物贸易稳定发展,服务贸易增长1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境外直接投资精准务实,对外承包劳务总体保持稳定”面对依然严峻的外贸形势,山东省商务系统定下了2017年工作目标。

  会议认为,2017年,国内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形成,对商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对外经济合作呈现层次提升、领域拓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带动了双向经贸交流;近期,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积极利用外资的措施,允许地方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将大大增强外资投资信心。

  2017年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山东商务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三外合一、内外贸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资贸易一体化,推动山东商务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增后劲。通过“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山东让出口企业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山东省将庞大的出口制造能力,转化成国内市场满意的商品,用实际行动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上,研究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与会者认为,当前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外贸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经济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还会继续。外资方面,招商引资面临双重挤压,欧美国家与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加剧,印度、越南等放宽外资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当前中日、中韩关系处于波动期和敏感期,增加了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对外投资方面,国内政策趋紧,境外投资风险加大。开发区方面,体制机制回归现象突出,缺乏动力活力,辐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有待释放。内贸流通方面,供给体系不够完善,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不够高。

  加快商务工作创新发展

  山东商务系统主动形成新格局、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塑造新优势、创造新业绩、营造新气象,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务实创新之不变应对诸事之万变。

  形成新格局。在区域格局上,对外着眼于对接国家开放战略,突出“一带一路”,重点突破欧美,深化鲁港、鲁台、鲁新、鲁澳机制化合作新模式,务实推进与日韩大企业的合作。在工作推进上,立足世界看山东,从全国发展大局中寻找坐标,明确定位。

  构建新体制。开发区工作要着力抓好机制创新、项目支撑和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工作更加注重创新理念创新方式,走出去工作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关系。

  发展新模式。紧紧把握“互联网+”,以品牌为引领,以调结构促稳增长。对外贸易要加快培育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挥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临沂商城建立健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配套政策;推动旅游购物模式复制推广。

  塑造新优势。内贸工作要突出重点,找准抓手,着力在品牌消费、流通“三化”、追溯体系等3个方面干出成效,促进发展。

  创造新业绩。各项工作建立数据化指标体系,把商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考量。

  营造新气象。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保持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新风貌,展现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