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务工作绽放未来

10.03.2017  22:34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山东省商务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山东省商务系统将全面贯彻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内外贸一体化、投资贸易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力推进“鲁产国际名牌产品网上行”专项行动、“智慧供应链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消费升级引领”专项行动、“外贸新业态提升”专项行动、“国际自主品牌培育”专项行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对接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专项行动、“招商引资机制化合作”专项行动、深化对接“一带一路”专项行动、“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专项行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示范”专项行动12个专项行动,推动全省商务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增后劲,进一步构建新体制、发展新模式、形成新格局、塑造新优势。



 创新融合商务发展呈现新气象



 创新是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新的一年,山东商务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以务实创新之不变应对诸事之万变。具体来说就是重点抓好六个“”,在新格局、新体制、新模式、新优势、新业绩、新气象上下功夫,推动山东商务工作的大发展。



 格局要创新,推进要务实。在区域格局上,对外突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突破欧美,深化鲁港、鲁台、鲁新、鲁澳合作机制,务实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对内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多极带动、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组织架构上,整合商务职能,促进外贸、外资、外经三外合一,大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切实发挥驻外经贸代表处作用。在工作推进上,着力做好济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临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试点工作。



 体制要创新,发展要有新高度。开发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自贸试验成果复制推广力度,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注重创新理念创新方式。落实国务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措施,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走出去把握务实有序。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施“走出去企业回归发展行动计划”,健全境外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走出去服务保障水平。



 践行内外贸发展新模式。对外贸易重点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旅游购物等“四种模式”,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创新、持续推进、持续发力。电子商务重点抓住品牌、流通、数据、扶贫、集聚五个关键节点,推动外贸产品内销品牌、传统产品知名品牌借助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突出新优势,干出新成效。内贸流通着力在品牌消费、流通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追溯体系等方面干出成效。强化品牌引领消费,围绕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发展要有新业绩,体现有绩有果,工作要有显绩、有成果、有声音、有成色。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全省商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工作要有新气象。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做好“内外上下”四篇文章。对内在协作中同舟共济,对外在共识中形成合力,对上在担当中争取支持,对下在携手中共同发展。



 围绕发展大局加快推进流通供给侧改革



 山东省不断推进流通供给侧改革,将按照“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的基本思路,围绕提升流通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消费全面升级。



 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业态层次。构建完善农村流通连锁网络和农村电商服务网络,推进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建设改造公益属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等,完善产地(集散地)批发—销地批发—终端零售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功能。重点是优化社区商业业态布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加大惠民“三进”推进力度,全面推进智慧便利店进社区、智能快件箱进楼宇、品牌农产品进超市。



 推动内外贸“两个市场一个标准”融合。重点是在农产品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加快对接国际标准。同时,积极促进流通领域开放合作,引进国际知名流通企业,推动流通企业到国际目标市场建立公共海外仓、产品分拨中心,健全品牌产品海外营销渠道,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实施“智慧商圈”3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一批线上线下互动,影响和带动力强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提升商圈能级。加快电商品牌化进程,培育一批网络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特色电商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



 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推进物流标准化试点,从标准托盘、周转箱(筐)循环共用切入,建立标准载具循环共用体系,推广“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模式。加快冷链物流示范市创建,完善冷链物流监控体系,探索生鲜农产品“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模式。



 加快品牌建设引领内贸提质增效。制定“老字号”保护促进办法,挖掘抢救保护“老字号”名企名店名品名艺,培育“百年品牌”。支持山东省大型餐饮企业,加快中央厨房、统配中心建设,推动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创建重要产品追溯示范省。重点是建设省级流通追溯平台,扩大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覆盖面,链条由零售、批发环节逐步向供应商、生产基地延伸,打造品牌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信息化追溯的绿色供应链。



 培育新业态外贸发展平稳向好



 2016年是山东外贸发展非凡、难忘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前所未有的困难压力,山东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精准务实出台配套措施,为外贸稳定发展、优质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为有效促进外贸平稳向好的发展,山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实施意见、加强自主国际品牌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7个文件。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促进外贸发展政策措施。系统梳理扶持外贸发展的54条干货措施。建立工作督查、约谈通报制度,确保外贸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落实到位。



 经过不懈的努力,山东省外贸发展呈现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稳中有进的态势。2016年,全省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前十大外贸省市首位,新业态新模式助推出口增长,出口商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进口质量效益双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进出口15466.5亿元,同比增长3.5%,出口9052.2亿元,增长1.2%,进口6414.3亿元,增长6.8%。



 之所以山东外贸工作能够取得这么斐然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营造氛围凝聚合力,外贸环境持续向好。山东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贸稳增长工作,多次召开山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外贸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全省外贸运行指挥中心。强化相关部门服务意识,落实责任分工,实行销号管理,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外贸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政策出台及时,政策落实有效。狠抓中央系列稳定外贸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精准务实出台配套措施。加快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促进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山东省政府建立工作督查、约谈通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外贸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注重外贸新兴业态发展,以模式创新为重点,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青岛市获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成为全国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日照5市开展省级跨境商综合试验区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工作。持续开展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认定培育工作,探索设立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授信风险补偿机制,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据海关统计,全省新增有出口实绩的企业7833家,新增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加强国际自主品牌建设,再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山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品牌建设大会,出台了加快国际自主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出口企业境外商标注册、体系认证和专利申请政策资金扶持。深入开展“山东品牌环球行”系列活动,围绕“一路一带”和自贸区市场在匈牙利和韩国设立山东品牌产品常年展示中心。推动山东品牌企业与电商平台嫁接融合,开展线上营销。



 注重政府部门协作和服务,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以部门协作为抓手,健全工作新机制。山东省政府建立贸易便利化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点面结合、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



 开放引领着力培育引资新优势



 2017年,山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外资区域布局、优化招商引资方式,确保实现引进外资稳中有进。



 政策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强化开放发展理念,狠抓落实。在利用外资方面,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重点抓好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吸引外资和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培育山东吸引外资新优势。加快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总体构建“两圈四区、网络发展”格局,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与跨国公司战略合作。精心组织香港“山东周”、“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等境内外重大经贸活动,围绕“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不断挖掘新的合作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项目、“隐形冠军”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山东省深化与世界500强合作行动方案》,推动更多高端优质外资项目落户山东。



 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深化外商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围绕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重点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加快外资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探索建设外商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将山东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对接国家战略“走出去”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强创新驱动,走出去与引进来和对外贸易三外融合发展,对外投资合作保持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统计,2016年山东省境外投资达到129.8亿美元,增长124.6%;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09.3亿美元,增长7.5%;外派劳务达到6.86万人。在投资合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投资合作行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从优势领域不断扩充到更多的新领域。企业是对外投资合作的主体,近年来,山东省的企业跨国经营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中国重汽、海尔集团等10家企业进入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100强。青岛建设集团、威海国际公司等8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入选企业数量居各省市首位。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具体工作上,山东省商务系统努力加强工作指导和平台机制建设,强化走出去服务保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对外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走出去宏观指导。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保障服务措施。



 二是改革管理体制。按照商务部部署安排,积极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管理模式。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工商局联合制定《山东省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权限下放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实现外派劳务项目审查和人员招收网上审批备案。



 三是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高层推动对外开放工作机制,搭建投资合作对接平台,推动一批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大项目。建立“3+1”推动走出去合作机制、全省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加强走出去信息服务。连续4次举办工程承包企业与央企对接会,推动企业借船出海走出去。推动成立山东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联盟,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企业协作抱团走出去。



 四是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针对走出去风险日益凸显的问题,印发了《建立“走出去”企业境外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的意见》,提升了对走出去企业风险保障能力。发挥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作用,开展宣传和出国前适应性培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控能力。



 创新驱动开发区转型升级上水平



 2016年,在商务部大力指导支持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济开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实施,标志着开发区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全省开发区率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经验,组织首批12家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效果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经济开发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分别占全省的51.3%、56.8%、58.2%、42.8%,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将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整合优化,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集约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聚集区。



 具体来说,未来工作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积极开展“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示范”主题行动。总结推广首批省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可检验、可考核经验,做好第二批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完善山东省经济开发区评价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



 二是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实施《山东省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百亿元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植创新能力较强、主导产业价值链完善、产业形态优化、带动作用大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开发区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培育一批特色园区、特色小镇。



 三是促进开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开发区开放型经济主力军作用,支持开发区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和促进体系。加强投资促进工作,在政策允许和权限范围内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攻产业链招商、总部招商,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积极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鼓励经济开发区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与发达国家(地区)园区、跨国公司合作,共建国际合作园区。打造一批开放程度高、竞争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品牌。



 四是推动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全省经济开发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计划指导意见》,完善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增强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在全省开展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建工作,鼓励开发区拟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开发区人才培训活动,构筑人才高地。



 五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发区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完善金融服务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化行政许可和服务流程;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国家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典型示范作用,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



(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 www.comnews.cn)


昌乐经济开发区“三量”齐抓聚焦项目促发展
一是扩增量,以高质量双招双引增强新动能。突出中德产业园、佳诚数码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等4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深化英轩重工与斗山集团、佳诚数码与美国雅龙的高端战略合作,以园区招商推动企业聚集、链条延伸。着力推进招才引智,矿机集团与山科大联合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精科传动与山东大学、盛世热电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合作建立科研院所2处,力争年内引进“千人计划”、高校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4个,泰山产业、鸢都产业等高层次人才达到20人以上。二是优存量,以快速度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全力加快总投资70.商务之窗
德州市稳步推进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商务之窗
滨州市五项措施提高招商实效
一是在招商方式上求创新。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