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扎根高校传非遗

27.10.2016  18:06

  前一阵子,一道内容为通过文字“登登等登,凳登等灯”猜曲子的题目火遍网络。虽然事实证明并非是某音乐学院的考试题目,但是仅仅通过看文字就能哼出曲子的实在不多,而且猜题目的人得有比较好的乐感才行。可“当了个当”这几个字一出现,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是要打板儿说山东快书的节奏。可自从高派山东快书领军人物孙镇业去世后,山东快书似乎远离了人们的视野。那么,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山东快书的传承现状如何了?为此,记者采访了孙镇业的儿子、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长高洪胜的大弟子蓝海先生。记者窦昊

  查阅数载辨清快书源头

  山东人都知道山东快书,几乎人人都可以张口来句“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但是说起山东快书的源流来,却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一直以来,有专家及从业人员提出过山东快书的三种起源,即刘茂基、赵大桅、傅汉章。这其中,刘茂基和赵大桅都被认为是明清两代时有过科举功名、后来落魄的文人。但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所长郭学东看来,山东快书是起源于乡村的、接地气的东西,不大可能是由文人开创、传承的。

  空口无凭,必须得找到相关证据才能让人信服。为此,郭学东等人花费数年时间,跑到图书馆查阅明清两代获得科举功名的名录。最后发现,并没有叫刘茂基的人,赵大桅也不在名录上。而经过探访,郭学东等人发现,所谓济宁的赵大桅,其实只是运河上的船家,但因为会唱山东落子,所以被人误以为是山东快书的开创者。“落子是有唱腔的,而山东快书是韵讼体的,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蓝海说。

  虽然山东快书与山东落子是两回事,但是在山东快书最初开创时,只有《武松传》流传。后来借鉴了山东落子、山东大鼓之后,才有了更多的段子。比如有的山东快书也会使用大板(竹板),这就是从落子里借鉴而来。“大板的声音响亮,最初艺人‘撂地’时,用大板容易招徕听众。”蓝海说。

  经过排除法,傅汉章成为山东快书比较可靠的“祖师爷”。而之所以多年来山东快书被传为文人所开创,大约与中国人喜欢往脸上“贴金”有关。“姓刘的总会追家谱追到刘邦、汉武帝,姓曹的就追到曹操,人们多少都会有这样攀附的想法,曲艺行当寻找祖师爷也有这样的考虑。”郭学东说。

  山东快书形成之后,先是在乡村之间,通过流浪艺人传播,不可避免地掺杂进各种不健康的“荤口”。后来进入城市,以高元钧为代表的艺人们去除“荤口”等糟粕,让山东快书获得新生。解放后,山东快书在流传中形成了两个主要艺术流派,一派的代表性传人为济南的杨立德,称“杨派”;另一派即为在北京的部队从事艺术工作的高元钧,称“高派”。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山东快书,大多数演员都宗法“高派”。特别是在解放军部队里,山东快书的演出十分活跃,有人分析称,这是与山东快书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以及称颂英雄传说的内容有关,这些都符合部队的气质。

  父亲走后的使命感

  作为高元钧最得意的弟子,孙镇业对山东快书的传承、发展和弘扬上功不可没。但是无论在外面多么风光、勤恳,回到家里,孙镇业在儿子眼中始终是一个严厉的形象。为了督促儿子学习山东快书,孙镇业总是盯着他练功,这让儿时的蓝海苦不堪言。“不论寒暑,我爸都让我站在阳台上练习,他则坐在书房里边整理资料边听着监督我练功。有一次,为了练习山东快书的打板,金属的板子把我的小指外侧磨破了,每打一下都特别疼,为此我把伤口向父亲展示,希望能够休息一下。”蓝海说,但是孙镇业并没有因此疼惜儿子。当时正值隆冬,孙镇业命令蓝海把磨破的手伸出窗外,一直冻到整个手麻木了、感觉不到疼了,再放回屋里缠上纱布,继续练习打板。记者注意到,蓝海的右手小指外侧有一个深色的突起物,而这就是他多年山东快书打板磨出来的“见证物”。“现在看来,这种练功的方式的确磨练出了一个人的意志。”蓝海说。

  只要父亲一不在家,蓝海就会开心地到处玩耍。至于父亲叫蓝海去演出,蓝海也是发自内心不愿去。因此,虽然出身门里,并且从小练功,很长时间之内,蓝海并不是“圈”里的人。就连他的工作单位也是与曲艺毫不相关的医药企业,山东快书似乎已经远离了他的世界。

  2010年,孙镇业突发心肌梗塞离世,这对山东快书、对蓝海都是莫大的打击。在处理父亲身后事时,蓝海整理出版了父亲的遗著《雅韵春秋》,这一下子点燃了蓝海心中多年沉积下来的对山东快书的热爱,顿时,他感觉“肩上担子很重”,他要把山东快书传承、弘扬下去。

  为此,蓝海重又拾起来山东快书的板儿,拜高元钧的儿子高洪胜为师,正式成为山东快书的传承者。

  非遗成了高校选修课

  在汹涌的新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山东快书这样的非遗项目该如何立足及传承?蓝海认为,仅靠圈里的师徒父子传承还不够,想要让山东快书继续发展,必须得广撒种子。而年轻人,是蓝海想要传承山东快书的目标群体。“过去师父在家坐着不动,就会有年轻人为了讨口饭吃登门拜师。现如今,社会经济繁荣,年轻人想要找一份门槛低又能糊口的工作并不困难。所以要想传承山东快书,我们就得主动出击才行。”蓝海说。

  在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曲协等单位和个人的帮助下,通过一番寻找、接洽,2016年4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传承基地”暨山东快书山东高校讲坛首期落户山东交通学院,成为学校的一门选修课。之所以选择山东交通学院,蓝海表示,是因为在他联系的几所高校中,山东交通学院最为积极。

  事实上,蓝海此前也曾在小学、中学里面传授过山东快书的技艺。但中、小学的传授,只能是“广撒种子”,培养兴趣。“比如学钢琴,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上中学之前把等级都考出来。一旦上了中学,繁重的学业压下来之后,很少有人能再继续坚持学下去。山东快书也一样。”蓝海说。在这点上,大学生群体最适合进行山东快书的传授。因为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时间比较充裕、学业压力不大,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东西并且能够影响终生。

  说起第一次到山东交通学院授课,蓝海表示,当天课堂上有60多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家都不是山东的。当被问到“有没有听过山东快书”的问题时,只有6名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其中来自陕西、内蒙古、广西的4名同学甚至连“山东快书”这四个字都没听说过。

        编辑:张元元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