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藏干部来了以后,日喀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4.11.2015  13:13

1994年以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派出七批383名援藏干部奔赴西藏。他们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坚持从受援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了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接续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山东援藏的亮点和品牌。

1994年以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派出七批383名援藏干部奔赴西藏。他们牢记使命,忠诚履职,坚持从受援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了重点工作、重点领域接续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山东援藏的亮点和品牌。

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许多来自农牧区家庭的孩子正在标准化的教室里上双语教育课。在山东援藏资金的扶持下,今年10月,这里又迎来了12个班的400名新同学。

在桑珠孜区,日喀则工业园有望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绿色、环保产业成为工业园的主打。

在白朗县,援藏资金扶持发展的日光温室大棚已经有5400多座,农民年增加收入1480元。

在昂仁县,山东援藏干部主导建设的高原滨湖生态小镇规模初现,传统藏戏得以保护。

一串闪光的成绩背后,无不倾注着山东省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汗水和付出。2013年6月,山东省第七批、68名援藏干部踏上了高原的土地,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口援藏工作。

保护碧水蓝天

针对高原生态脆弱的实际,山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以日喀则市年楚河水生态橡胶坝、日喀则市城市管理、雅江北岸南木林县大规模植树造林、昂仁县高原滨湖生态小城等项目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水生态、林生态和城市生态建设,力求实施一个项目,建成一个亮点,留下好的口碑,确保长远实效。

日喀则市年楚河水生态橡胶坝作为高原第一座大型橡胶坝,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已于10月底建成并试运行,冬季蓄水近60万方,对贡觉林湖自流供水、贡觉林卡湿地补水、城区气候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

雅江北岸南木林县生态示范区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成为今年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重要战场,目前已新完成植树60万株,新增人工种草3800亩,高产青稞1000亩,林木成活率达95%以上,逐步形成集林木、草场、青稞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产业体系和生态建设基地。明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新增植树50万株。

抓好经济援藏

第七批援藏干部立足西藏丰富的特色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壮大地方财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把握好环保和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本土企业、培强骨干企业、引进外来企业等方式,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推动持续发展。目前,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生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白朗蔬菜”、“康桑糌粑”等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做大做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济南援藏组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白朗蔬菜”品牌,持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全县蔬菜瓜果品种达到116个,蔬菜产量2800万公斤,销售收入8400万元,促进农民年人均增收1480元。

青岛援藏组全力推动日喀则工业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工业园有望被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同时在全区大力推行“种、养、加”模式,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合作社和砖厂、民族手工业合作社,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315元,比上年增长13%。

打造民生品牌

山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把教育就业作为3年援藏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提升全市教育培训和就业水平。

在就业和职业培训方面,通过抓好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农牧民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残疾人阳光康复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做好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

在山东省人社厅援藏干部的积极推动下,日喀则市人才培训网络平台——“日喀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日喀则市公务员培训网”正式启动,搭建起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培训平台。

在教育发展方面,通过实施市幼儿园、桑珠孜区江当乡小学改扩建、市第一高中、南木林县职教中心等项目,加强教育设施及软件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教育资源紧缺的局面。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