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扶贫工作扫描

07.04.2016  10:02

  聚力脱贫攻坚,是文化系统“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文化扶贫对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大有裨益。根据省情,山东各地今年陆续推出了系列文化扶贫举措。本版今起开设“文化扶贫看山东”专栏,聚焦齐鲁大地在文化扶贫领域的创新之举和阶段性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地区的文化小康不能缺位。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贫困地区或多或少存在文化观念滞后、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生活枯燥等问题。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山东着力从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贫困地区文化水平入手,文化扶贫工作在“输血”的同时更重视“造血”,完善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助力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补短板、兜底线 ——

  文化扶贫成各地主攻目标

  “与经济建设成就相比,山东文化建设仍然是个短板。”今年初举办的山东省文化干部培训班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对全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他说,目前山东还有7005个省定贫困村,其中4156个没有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扶贫任务还很艰巨。为此,山东提出要推进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首的五大体系,保证文化扶贫工作的圆满完成。

  还是在山东省文化干部培训班上,省文化厅代表省政府与各市签订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目标责任书将文化精准扶贫作为重要内容,对各市提出不同要求。

  2016年第一季度刚过,山东各市的文化扶贫工作方案已制定并陆续开始实施。

  省会济南提出,文化扶贫要按照“目标明、措施实、责任清、成效显”的工作模式,从严从实抓好。《济南市文化扶贫工作方案》明确,今年起至2018年,济南将确保3年内全市917个贫困村全面完成文化大院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开展送演出、展览、电影、图书助力贫困村精神文化建设行动,每年每村至少送1次文化服务;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整合市、区县、街镇文化人才队伍资源,为每个贫困村选派一名文化指导员,每年开展辅导培训等帮扶活动不少于10次。

  《日照市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当地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4项文化惠民工程对130个省定贫困村和170个市定贫困村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程。4项文化工程包括文化设备配送、文化队伍培育、文化下乡服务、文化服务延伸。

  东营市文广新局印发的《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则决定通过建设“一个中心”、实施“六大工程”,确保到2017年6月底前,全市6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完成文化扶贫任务。建设“一个中心”,即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六大工程”,指的是实施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向贫困村延伸工程、文化下乡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在莱芜、滨州等地,文化扶贫工作也已启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赢得当地民众点赞。

  聚资源、搞规划 ——

  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面开建

  扶贫先扶智。山东文化系统深刻认识到,文化扶贫应从百姓的身边小事入手,进一步解放民众思想,让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文化乡风建设。徐向红介绍,今年起山东将实施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攻坚工程。“到2018年,全省7005个省定贫困村将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建立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打造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形成常年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

  根据山东省文化厅提供的工作计划,7005个贫困村建设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其面积将不低于80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文体小广场,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并建有阅报栏、电子阅报屏、公益广告牌、健身路径、灯光、有源音箱等必要配套设施设备。今年山东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省定贫困村便携式移动音响全覆盖,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0%,2017年达到80%,2018年达到100%。

  为确保按时完成上述目标,目前山东各地的文化扶贫工作方案均已进行了部署。

  滨州市提出,要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常委包村等多种形式,拓宽省定贫困村资金投入渠道,深入推动农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

  莱芜市则明确,各区文化部门要对所辖省定贫困村和市定扶持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情况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分类实施精准扶贫。

  “实施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攻坚工程,有助于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云超看来,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资源的统筹,实现共建共享,融合发展。

  刘云超说,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有助于打通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灵活机动的流动服务网络,有效扩大服务半径。

  看优势、塑品牌 ——

  找寻本地的独特文化基因

  贫困地区如何借助本地文化资源脱贫是个大命题。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有效的指导和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对本地资源进行开掘,调动民众积极性。菏泽市在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年来,菏泽市充分发挥当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项目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拓展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大力整合非遗资源助力精准扶贫。

  菏泽市文广新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按照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菏泽借助非遗资源助力优势扶贫攻坚,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菏泽市把发展特色传统工艺产业作为专项扶贫的重点,积极发展传统戏剧服装、曹州堆秀、鲁锦纺织、木雕工艺品加工、柳编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不断增加产业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引导帮助有创业愿望、有一技之长的贫困非遗传承人设立创业项目,积极争取帮扶资金,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和外来投资者利用菏泽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创业创新,形成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劳动密集型非遗项目龙头企业和服务业项目,鼓励引导非遗企业向贫困乡村布局。如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柳编编织技艺(曹县柳编)为核心,引导曹县柳编相关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精准扶贫,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其加工农户辐射27个乡镇、办事处,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产值达10多亿元。

  徐向红说,未来山东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初步分5个方面:

  一是非遗传承助力扶贫。继续通过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优先把贫困人口纳入非遗传承人群,鼓励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向贫困人口倾斜。二是文化惠民下沉扶贫。组织全省108个国有文艺院团及部分庄户剧团,开展“百团大战、送戏入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合理安排档期,确保每个贫困村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三是文化产业推动扶贫。山东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展“非遗衍生品电商”,大力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壮大齐鲁民俗文化产业,拉动贫困村农民就业,促进增收。四是文化人才下挂扶贫。继续选派200名文化工作者赴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77个县(市、区)基层一线服务,通过结对帮扶、辅导培训等措施,培养一支文化人才队伍,让7005个村村村都有秧歌队、村村都有文化小广场。五是乡村儒学精神扶贫。继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作用,深入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群众互帮互助,营造文明习俗,为脱贫致富集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