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东栖霞多种举措激发非遗活力

09.10.2015  11:38

  近年来,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山东省栖霞市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发非遗活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的特色之路。

  完善服务扫除创业障碍

  栖霞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项目6个、市级项目18个。

  为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推动非遗创业由群众自发向服务催化转变,栖霞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局、文广新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非遗实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非遗实业化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同时,栖霞市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扶持非遗实业公司,设立非遗实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优秀非遗资源的开发进行财政补贴;成立了栖霞市剪纸协会、螳螂拳协会等协会组织,希望通过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创业者的经营行为。

  为解决非遗传承人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栖霞每年都会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类展览和比赛活动,通过以展促学、以赛会友,开阔传承人的眼界,激发他们积极创新。

  栖霞剪纸传承人栾淑娟原先一直认为自己的剪窗花技艺不足挂齿,通过参加国内外展演,她充分认识到剪纸艺术的价值,后来经过认真揣摩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栾式剪纸”。

  此外,为解决创业困难,栖霞市还为非遗项目的产、研、销搭建了服务平台。比如,关于生产平台,当地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对有发展思路但缺少厂房和资金的创业主体,给予提供厂房并可享受两年免房租的优惠政策,还通过小额无息贷款的方式使创业者可以筹措到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机器等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对于销售平台,当地政府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成立栖霞市非遗产品销售协会,通过与传承人签订委托代售协议,为传承人和客户牵线搭桥。

  “三结合”助推非遗升级

  近些年,栖霞市坚持以管理促转型、以人才谋发展、以研发求突破,进行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和产品研发,推动非遗走出特色。

  在经营模式上,坚持手工作坊与工厂化生产相结合。本着因需制宜、因产品制宜的思路,当地政府探索出一套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鼓励传承人坚持纯手工制作,打造精品。如栖霞面塑传承人姜振英,坚持纯手工制作面塑,制作出的花饽饽以栩栩如生的造型、色彩艳丽的图案远近闻名,方圆百里的老百姓每逢举办新人结婚、孩子满月等礼仪时都向她定制。另一方面,在保证核心工艺不变的前提下,鼓励传承人通过引入现代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如刻瓷艺人徐磊引进多台数控刻瓷机,实现了用机器刻字、刻画,作品也由过去一个月出两三件提高到一周出三四件成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人才培育上,坚持培育创作人才与营销人才相结合。以打造全能型非遗创业群体为目标,栖霞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通过组织市场营销专家对传承人群进行走访,因地制宜地解决每一个经营者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号召年轻人开展非遗电子商务;多次组织经营者到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目前锔艺、棒槌花边等16个非遗项目均已在淘宝、京东等网络交易平台开设店铺。

  在产品研发上,坚持展现区域特色与时代风采相结合。当地政府多次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指导,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研发出区域特色鲜明、时代气息浓厚的精品力作,确保非遗产品既能保持原汁原味又能与时俱进。

  自产自销向立体营销转型

  在过去,非遗产品大多出自家庭手工作坊,销售渠道也较为单一。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非遗产品的营销之路需要多方位的拓展。栖霞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采取多种手段开拓非遗产品的销售之路。

  在非遗和旅游的结合中,栖霞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多、游客多的优势,将非遗产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进行营销。比如,在牟氏庄园周边建立栖霞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集散中心,将牟家花饽饽、柳公葫芦、平安果系列刻瓷作品等进行集中展示展卖;在太虚宫建立非遗产品展演展销中心,为八卦鼓舞、穿花舞、螳螂拳提供展演平台。同时,持有栖霞各大景区门票的游客在定点商场购买非遗产品可享受折扣优惠。

  探索“非遗+实体店+互联网”模式,建立起了立体化营销网络。在引导非遗传承人、创业者、企业开设实体店的同时,当地政府还鼓励他们依托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如锔艺传承人王斌与其子女经营了3家锔艺实体店,并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目前网店已赢得了良好信誉。

  采取“非遗+中介公司”模式,形成了一体化营销体系。他们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先后成立了多个文化中介公司。这些公司用市场化的营销方式将传统非遗项目进行包装和推广,如通过电视制作、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等方式对栖霞吕剧、胶东大鼓、栖霞民歌等进行重新设计包装;这些公司还帮助传承人、创业者申请专利,将非遗项目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提升了栖霞非遗品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