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稻产业高层研讨会在东营举办

22.09.2015  16:04

  中国山东网9月22日讯 (记者 马文文 )近日,山东省农科院作为落实“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与东营市农业局、科技局联合举办山东水稻产业高层研讨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轻简化栽培观摩会。

  来自省内外科研教学单位、基层农技部门、种子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等出席,并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水稻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的‘先锋’作物。荒碱地开垦后先种两三年水稻,用淡水压碱,之后再种其他作物,这是改良盐碱地简单有效的方法。”山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马加清在水稻轻简化栽培观摩会上介绍说,“这块示范基地采用的水稻旱直播技术,比传统插秧效率提高100倍,亩产预计在550公斤以上。”

  据马加清介绍,自2012年以来,水稻所创新团队与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综合训练基地合作开展盐碱地水稻轻简化栽培试验示范,引入水稻旱条播、旱穴播和水直播技术,根据盐碱地特点,进行改良创新,并开展了圣稻14、圣稻19等自主选育品种的盐碱地轻简化栽培试验,均取得亩产千斤以上的产量表现。2014年,山东省农科院在此挂牌成立了水稻科技示范基地,并建立了博士科研工作站。截至目前,该院水稻轻简化栽培示范田面积已发展6.5万亩。

  马加清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年轻人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问题,这就把节约劳动力的水稻轻简生产技术提上日程。东营等黄河三角洲区域人少地多,具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条件,在3‰以下的低度盐碱地采用旱直播技术,在5‰左右的中度盐碱地采用水直播技术,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原来人工插秧一天最多1亩地,机械直播一人一天100亩,不但效率高,而且每亩地可节本增效近200元。至今,黄河三角洲地区还有近 800 万亩未利用的荒碱地和 1100多万亩中低产田,而目前该区域盐碱地水稻种植面积仅30万亩,下一步发展潜力很大。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水稻除了改良土壤、开发荒地之外,还可以保持湿地生态,并且病虫害发生少,稻米品质优,利于打造提升山东稻米品牌。”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周学标说,我省是传统的优质米产区,特别是黄河大米、鱼台大米在国内有较高声誉,每年我省所产大米约60%销往京津沪等地。小浪底工程运行以来,黄河已经保持多年不断流,为黄河三角洲种稻提供了可靠的水源,随着渤海粮仓工程的实施,该地区的水稻面积还有望增加。

  周学标说,虽然稻作机械化程度在加快提高,但仍低于小麦和玉米,与发达国家相比机械化程度更低。当前,山东水稻常年种植250~300万亩,其中机械化栽植比例不足30%。下一步,应重点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研发推广作业效率更高的直播机械,并加快培育耐盐碱、发苗快、生育期适中的水稻新品种,以满足机械化栽植需求。随着盐碱地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集成熟化,将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荒碱地开发和低产田改造提供技术和品种支撑。

  据悉,2013年4月启动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4000多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的改造,实现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的目标,其中山东黄河三角洲承担着重要的增粮任务。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