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以“狠、准、稳”探索治污新路

06.05.2017  12:24

  新华社济南5月4日电题:一年问责21名干部 两年蓝天数增加90天——山东淄博以“狠、准、稳”探索治污新路

  新华社记者罗博、袁军宝、邵鲁文

  两年推进3000多项环保任务,蓝天数增加90天!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近两年来,山东淄博强化问责、狠准施策,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位居山东省第一。

  一年问责21名干部 刑责治污108起

  “市委书记坚持每月召开调度会,现场播放督查部门和媒体暗访的视频。”淄博市张店区委书记孙来斌说。

  据了解,这是淄博为破解环境难题而出的“狠招”,不少干部在会议现场额头直冒汗。

  淄博市的空气质量曾常年位于山东后列,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突破环境难题,淄博市提出“治污必出铁拳”,通过强化党政干部问责、加大刑责治污力度等措施,“压”出领导干部担当意识。

  2016年,淄博市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淄博建设督查问责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实行党政同责、市领导带队“环保夜查”、跨级监督“提级调查”、政府企业“环保双罚”等一系列措施,仅去年就对21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约谈区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404人次。

  在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同时,淄博还在山东率先实行刑责治污,2016年共侦办环境领域刑事案件1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3人;对1043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79亿元。

  淄博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局长韦国华说,刑责治污倒逼不少企业主动到环保部门申请生产设备改造。

  “外科手术”式精准施策 两年推进3000多项环保任务

  “当前环保压力巨大,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点多面广,只有找准源头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淄博市环保局局长于照春说。

  两年来,当地环保部门联合各方专家、调度各类数据,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污染特点,全面梳理查找污染源,按其贡献度进行排队,然后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施策。据统计,淄博市2015年列出并推进1237项重点环保工作任务,去年又推进2080项。

  作为“江北瓷都”,淄博建陶行业产能一度超过10亿平方米,但普遍规模小、环保设备差,污染排放十分突出。

  找准污染源后,淄博市去年一年就将建陶产能由7亿平方米精减至约3亿平方米。除了建陶行业,当地还以一批重点行业为抓手,对火电、砖瓦、耐火材料、水泥等九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对未达到治理标准的企业一律实施关停。

  据淄博市经信委主任魏玉蛟介绍,去年以来,推进电站锅炉改造、高效煤粉锅炉置换、集中制燃气等工程,涉及2394个项目,这些项目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1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7.8万吨,实现了对有害气态排放的“精准打击”。

  提前评估防风险 “蓝天”、经济同增长

  在一系列既“狠”又“准”的环保措施推动下,淄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据山东省环保厅数据,2015年淄博蓝天繁星数增加30天,2016年再增加60天。

  与此同时,淄博经济发展并未因严抓环保而受影响,反而逆势回升。山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淄博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5.23%,燃煤量同比下降4.76%,但企业增加值、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4%和12.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举扭转了增速连续5年下滑态势。

  记者采访发现,淄博在治污上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并非简单地“一刀切”,而是先对金融、就业等做好事先评估和应对准备,做到“点刹”不“急刹”。同时,还制定实施《工业精准转调“1+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通过各类政策引导企业转型。

  “那些不达标排放的企业被关停,减少了不公平竞争,也净化了市场环境,去年公司利润上升了30%。”淄博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静说。(完)

        编辑:吕玥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