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川"般阳民声"搭建干群"连心桥"

21.11.2014  17:03

   中国山东网11月20日讯 (记者 姜瑞丽 通讯员 闫盛霆 李才)锦绣花苑建立便民市场、吉祥路广告条幅拆除、淄城东路井盖更换、般阳生活区路灯整修、全区环保集中治理行动线索收集……今年8月1日以来,一件件发自市民心声、关乎民生的问题、疑惑,展现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般阳民声”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平台。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转办、回复,督导问题解决,换回了一张张群众满意的笑脸。截至11月19日,平台总浏览量达到75526人次,共受理群众各类问题留言2262条,回复办结2212条。“‘般阳民声’畅通了服务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也是党委政府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的网络问政和网络行政平台。”淄川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如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倾听到百姓真实的声音?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淄川区委决定在淄川区政府网站开辟“般阳民声”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平台,实时倾听群众意见建议、问题疑惑。今年8月1日正式开通后,区委督查室安排专人值班,第一时间批转有关部门回复、解决。并将回复、解决问题列为各单位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过去到部门去反映,有时人不在,无法解决问题,现在网上即时留言,一两天就能得到回复。”一位反映生活区垃圾死角的市民说。

  为了将“般阳民声”办成集收集、处置、反馈群众诉求信息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对话平台,他们建立实时在线、快速反应、限时解决的长效服务体系。区里下发文件落实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105个受理单位,在线解答群众反映的建议、咨询、诉求、投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受理单位回复制定了系列落实保障机制。对群众留言实行专人专办,规范回复用语,严格办理时限。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重点事项交办单》,通过交办、督办,实现对重点问题的全程监督。同时,结合实行定期通报、现场督查、电话回访等措施,推动群众留言问题的切实解决,杜绝拖延办理、“只说不做”、“推诿扯皮”、“踢皮球”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平台还设立了留言群众满意度测评功能,群众可以对上线单位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群众问题办理的及时不及时、解决没解决,群众满意不满意,都晒在网上,办理结果接受众人监督,办理成效由群众来评价,接受网民的监督,给受理单位戴上“紧箍咒”。各上线单位对群众留言的办理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对上线单位的年度考核。目前,全区形成了“网上提问、网下办理、内部推动、限时落实、群众评议”的良性互动渠道。

  民声敞开倾听,民忧迅即化解。把群众的身边事、琐碎事、烦心事踏踏实实的解决好,不仅实现群众诉求有声,还要实现单位办理情况“落地有声”。这是“般阳民声”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平台建设的初衷,也是平台运行的宗旨和标准。“般阳民声”网络平台运行3个多月来,网络平台便捷高效、公开透明、覆盖面广等优势特点的作用充分显现,群众的关注度、参与热情高涨,日均访问量突破1000多人次。内容既包含与群众自身密切相关的物业管理、证件办理、看病就医、教育上学问题,也包括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涉及范围较广的问题。通过平台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第一时间解决了一批诸如路灯不亮、井盖丢失等群众身边的“小事”,研究解决了一批诸如生活区商贩占道经营、建筑工地噪音扰民、社区服务不到位等关系群众正常生活的“大事”,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关注。“现在的网络平台,不仅仅收到反映问题的,还有许多好的建议,群众关心关注淄川各方面的发展。”区委督查室负责人介绍。

  “每天解决群众一个小问题,就能推动解决民生大问题。”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也是对“般阳民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