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山东环保十大事件揭晓 生态补偿制度上榜

03.02.2015  16:32

   中国山东网2月3日讯 (记者 张晓黎)日前,2014年度山东环保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评选结果揭晓。十大事件涵盖了生态补偿、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修复、环保行政执法、公众参与等领域,对生态山东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基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制度

  2014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各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的,由省级财政向市级补偿;同比恶化的,由市级财政向省级补偿。每季度结算补偿资金,并向社会公开。去年省级财政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1亿元,17个设区城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6.3%、11.3%、16.9%、4.2%。

  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水质稳定达标,完成调水2亿立方米。南四湖入选全国首批水质良好湖泊生态保护试点,列入国家重点支持范围。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恢复鱼类27种。608家省控重点涉水企业完成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规范化改造。全省水环境质量实现了12年持续改善,省控重点污染河流COD平均浓度同比持平,氨氮平均浓度同比改善7.1%。在国家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连续七次和五次荣获淮河、海河流域第一名。

  建立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约束性机制

  山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省人大常委会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内容首开专题询问。

  2014年,山东采取“信息公开、干部考核、生态补偿、项目限批、责任追究”五项举措,如同五记重拳“死磕”大气污染,同时首次将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2014年全省17个设区城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6.3%、11.3%、16.9%、4.2%,顺利完成了2014年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第六届绿博会在青岛成功举办

  2014年11月14日,“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六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在青岛开幕。绿博会以服务供需双方、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职业化为目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4家环保领域优秀企业和国际组织参展,13000多名专业观众参观了绿博会。

  绿博会期间,山东首次举办了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论坛,环保部门与民间环保组织共同探讨、良性互动,气氛热烈。围绕环境瓶颈问题举办了9场技术论坛及4场专题对接洽谈会,针对性强,对接效果好,场场爆满,供需双方洽谈次数近2000次,现场达成意向100余项。绿博会已日益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环保市场平台。

  开展马踏湖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试点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马踏湖湖面面积为96平方公里,是小清河流域最大的自然湖泊,与大明湖、白云湖、巨淀湖等湖泊交相辉映,犹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镶嵌在小清河沿线。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加剧,马踏湖面积锐减至不足原来的20%。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13年,马踏湖列为国家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山东省政府批准了《马踏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工作以来,已建成人工湿地4700余亩,修复受损湿地2万亩,猪龙河等入湖支流开始恢复历史走向,湖区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马踏湖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
山东:排污企业有了“环境健康体检报告”
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日前上线试运行。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