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用技术创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5.10.2017  20:12

    齐鲁网10月23日讯(记者 曲实 陈洋)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山东以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山东贡献。

    海水里面种水稻,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过去根本无法实现。而在青岛胶州湾北部,盐碱地却变成了高产田。不久前收获的“海水稻”,最高亩产超过了620公斤。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介绍说:“经过我们的实验检测,我们的海水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和普通的淡水稻相比,它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试种推广成功后,如果按照亩产二百到三百公斤计算的话,那么每年可以增产粮食五百亿公斤,多养活两亿人。

    这种海水稻明年就将在全国进行示范种植。而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让中国2亿亩盐碱地,有望变成新粮仓。

    农业发展中,创新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山东粮食已连续14年实现增产,而少地缺水的资源环境,约束则越来越紧,下一步潜力在哪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考察时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山东开启了新一轮农业技术革新。511.75公斤,这是淄博桓台创造的全省县级平均亩产小麦最高纪录。

    桓台县唐山镇田孟村村民毛丕龙说:“现在种的小麦品种是济麦22,产量特别高,磨成面粉吃起来特别香。”济麦22号,就是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创新明星”,目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达2.35亿亩,增加经济效益230多亿元。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说:”济麦22是一个超高产,广适多抗的小麦品种,应该说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了重要贡献。”截止目前,山东粮食总产已连续5年稳定在4500万吨以上。今年底,山东将完成2280万亩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任务;到2021年,将超过3000万亩。

    除了在粮食产量走在全国前列之外,山东的蔬菜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用新标准保证“菜篮子”安全,山东也在不断探索。

    在寿光洛城街道,村民正用高温火焰给土壤加热。这不仅对土壤没有破坏,还不用再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推广这项新技术,政府还对农户补贴70%的投入。

    潍坊利威土壤消毒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天铭告诉记者:“这两排火焰枪,过火的温度是1000到1200度,一些病菌、一些线虫从高温中一过(火),基本上就杀灭掉了。它最大的好处是纯物理高度消毒,没有用一点化学农药。

    山东还在果品、肉、禽、蛋、奶等农产品推广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从原来的品种品质品牌,到规模化、规格化、组织化,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一波上,应该说对农业的提升是引领了全国。”上海蔬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芳介绍说。生态化新理念、工业化新模式、精准化新技术、数字化新方法,目前,山东已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组建“十三五”新一轮农业创新团队26个,涵盖农产品种类79个,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产品全覆盖。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