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山东南水北调工作进入依法管理新轨道---访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局长王安德

03.06.2015  11:56

  编者按: 

  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是全国地方省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就《条例》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和创新成果等问题,山东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南水北调局局长王安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山东南水北调的地方立法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能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王安德:山东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充分利用了现有河道和湖泊输水,这些河道和湖泊具有防洪、除涝、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功能,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这些河道、湖泊客观上增加了新的输水功能,由于要满足输水功能对水质的要求,对工程调度、运行、监督、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南水北调不单是一项工程的管理,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系统工程的运筹,运行管理中涉及水资源调配、水源地保护、水质保障、水量调度、交叉工程管理、用水政策管理、工程保护等一系列事项。2014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明确了南水北调干线工程管理要求,对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作出了规定,迫切需要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的实际情况来细化落实。综合上述管理难题,通过立法明确和规范我省南水北调工作的相关事项,为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保驾护航,势在必行。 

  记者:《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王安德:《条例》共8章58条,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工作主线,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管理机构和运行单位职责,规定了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立了水量调度工作和水费缴纳原则,规范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地下水压采管理要求,明确了水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的工作责任,彰显了这部地方性法规的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加强南水北调管理,推进山东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条例》的立法特点和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安德:第一,《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是全国地方省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工作的地方性法规。第二,通过立法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山东现代水网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第三,强化南水北调工作的政府责任。第四,为落实受水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第五,规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以及相关的禁止性行为。第六,强化了水污染防治与水质保护的措施。 

  记者:山东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下一步就贯彻落实《条例》有什么计划打算? 

  王安德:下一步,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条例》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力度,切实强化对工程管理与运行的监督,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南水北调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省供水保障能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是迅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抓紧健全完善配套制度。三是尽快启动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四是着力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记者: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工程已经通水运行一年多了,请介绍一下山东段工程的整体概况和通水运行效益情况。 

  王安德: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在山东境内分为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全长1191公里,其中南北干线长487公里,东西干线长704公里(含利用原引黄济青部分工程和新建胶东地区调水工程),在我省形成“T”字型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框架,规划多年平均年调江水量13.53亿立方米,一期干线工程总投资240亿元。供水范围涉及我省13个市、68个县(市、区),6.42万平方公里。配套工程规划分14个单项工程,38个供水单元,总投资230亿元。目前配套工程已经完成17个供水单元,计划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具备接纳长江水能力。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建成运行近两年来,在向淄博城市供水、济南生态供水、潍坊应急抗旱、南四湖生态应急补水等方面发挥了初步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 

  记者:南水北调工程对山东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王安德:山东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并存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2立方米,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漏斗区和海咸水入侵已经破坏了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工程投入运行后,不仅每年为山东提供13.53亿立方水资源,而且构建了全省现代骨干水网框架,促进了区域内外调水与当地水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还要逐步关停、压缩地下水开采,并逐步退还因原来缺水侵占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以此来保障山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构建山东供水、防洪、生态水网的骨干,是保障我省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对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赵新  范万新 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