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质监:用"山东标准"带动"山东质量"全面提升

30.12.2014  18:01

   中国山东网12月30日讯 (记者 董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0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推进“山东标准”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山东省质监局副局长谷源强表示,《意见》从政府层面强调,推进“山东标准”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工作政策和技术法规建设,建立标准创新激励与标准实施监督机制,逐步形成强制与推荐性标准相协调、政府与社会组织标准相结合、山东与国际和国家标准相统一、具有山东特点的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标准应用和实施水平,用“山东标准”带动“山东制造”和“山东质量”的全面提升。

  谷源强指出,近年来,山东省标准化工作在推动简政放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淘汰产业落后产能、促进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在工业领域,指导265家企业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引导13家企业建立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组织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4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285项,颁布工业地方标准616项,制定发布企业联盟标准84项。在农业领域,建立了27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农业标准425项,颁布农业地方标准1079项。在服务业领域,建立了49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55个省级试点项目,主导或参与国家服务业标准制订修订253项,颁布服务业地方标准426项。以上成果较好地发挥了标准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规范和引领作用,提高了我省有关产业、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和国际上的话语权,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和规范发展。使得一大批的山东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先进创造、先进设计以标准的形式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谷源强介绍,《意见》明确了“山东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至2020年,在政府治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及现代农业与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实施标准化专项工程30项,建设国际或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600余项,发布地方标准1500余项,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率达到90%以上,山东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以及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省标准馆标准藏量达到120万件”的工作目标。

  同时,《意见》围绕“推动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升级、促进服务业规范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升建筑质量及建筑工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4个层面,明确了29项工作任务,涉及省直23个部门。总体看,“山东标准”的建设工作任务,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因素的要求,突出了落实简政放权与构建市场规则相结合、突出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了加强社会管理与促进公共服务注重民生相结合的原则。

  为保障“山东标准”建设任务的完成,《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围绕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等全过程,进一步完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统筹规划跨行业、重大产业领域标准化问题,建立标准创新激励与标准实施监督机制,提高“山东标准”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

  同时,各级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持续稳定的标准化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化试点示范、标准信息化建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以及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等。建立标准化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在省级标准化专项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地方各类配套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强标准化专项经费管理,开展经费使用绩效跟踪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此外,各级部门还要推进标准试点或示范工程。对于山东省重点发展、支持或急需的技术和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或示范工作,建立支撑与服务体系,促进先进技术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探索以科研研发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模式,促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发展。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