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创扶贫车间地方标准

28.01.2018  14:51

  “我理解,标准就是依据,做事情拿着标准对,心里更有底、更有谱。”说起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实施标准化战略”,鄄城县红船镇韩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万国代表感受很深,“我们村现在有两个扶贫车间,加起来能容纳200个村民就近就业,现在正按着省里颁布的扶贫车间标准不断完善呢。”

  扶贫车间作为一种就地就近就业扶贫的有效做法,首先在菏泽市鄄城县出现,当地干部群众利用闲置房屋或搭建简易帐篷,进行人发制品加工,安置贫困群众就业,使他们有了稳定收入来源。而随着扶贫车间不断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如何有效管理和规范扶贫车间也成了鄄城人面临的新问题。

  “当时既是为了总结扶贫车间发展经验,也是想给全省各地扶贫车间提供有益经验,省质监局考虑将鄄城县扶贫车间建设经验制定成地方标准。”鄄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袁红兵代表介绍,作为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领域的省级地方标准,刚颁布的《精准扶贫 扶贫车间》地方标准,明确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扶贫车间建设用地、选址、建筑结构及质量要求等规划建设要求,以及扶贫车间运营基础、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运营管理要求,厘清了县乡级政府职责、村“两委”职责等。“1月29日标准正式实施,这让鄄城扶贫车间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全省各地在建设扶贫车间时可以遵循、参照。”

  扶贫车间标准化能发挥什么作用?袁红兵举了一个例子。“目前不少企业因为有订单需求,有意愿与政府一起联合建设扶贫车间,但此前对于产权和分红比例都完全没有界定,此次标准中明确规定,由政府、企业等联合建设的扶贫车间,应签订资产认定协议,明确产权和分红比例,收益主要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标准化+精准扶贫”模式,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从最初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准确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突出问题,有效提高了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扶贫车间未来的发展,刘万国信心满满。“原来扶贫车间建设主要就是厂房,现在有了标准,再建设新车间就要按着标准来,厂房选址、建设以及内部装修都有了依据,大家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的模式越来越清晰了。”

作者:齐静 王川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两年内135万人劳动脱贫 山东补齐“精神短板”
    山东把精神扶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着力开发贫困人口的思想和劳动,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动员和帮助他们转换思想、辛勤劳动稳定脱贫。2016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中有135万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占脱贫人口的58.水母网
两年内135万人劳动脱贫 山东补齐“精神短板”
  山东把精神扶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着力开发贫困人口的思想和劳动,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动员和帮助他们转换思想、辛勤劳动稳定脱贫。2016年以来,全省贫困人口中有135万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占脱贫人口的58.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