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山亭区实施“四四五”文化惠民工程效果显著

05.08.2015  15:12

  2014年,山亭区探索实施“四四五”文化惠民工程,即在区级层面,对外开放文化休闲广场;投入使用山亭体育馆;举办山亭区群众文化艺术节;举办山亭区首届农民运动会。镇级层面,引进建设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推出一家示范庄户剧团;组建一支道德宣讲队伍。村级层面,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文化健身广场;每村设立一处道德讲堂;每村设立一处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每村每年一场戏”活动;开展“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活动。工程实施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广泛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力推进了工作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在区级层面,高标准建设了山亭文化休闲广场、文化馆、博物馆,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区里设立文化惠民专项资金40万元。制定出台了文化惠民工作奖励表彰意见。投资20多万元,对2处镇街综合文化站、20处文化大院、30处农家书屋进行了优化提升,配备图书资料、音响设备。借助“千村扶贫健身工程”,争取省级帮扶资金218万元,对北庄、徐庄、冯卯、凫城四个镇33个行政村文化健身休闲广场进行了完善提升。全区庄户剧团发展到77个,新建、扩建农村文化广场85个,文化活动室209个,配备健身器材437套,新建农家书屋21处。

  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山亭区首届农民运动会及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举办山亭文化休闲广场的消夏活动12场次;开展“每村每年一场戏”活动273场次;开展“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活动3276多场次。目前,该区共有庄户剧团79家,成员700余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3人、市级12人、区级67人。组织开展山亭区首届光明书香节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万人签名活动,向30名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及学习用品,免费向山亭区广大读者发放参会入场劵约5万张。

  三是文化精品成果丰硕。组织15件作品参加枣庄“首届榴花文艺奖”评选活动。推荐纪实文学《大山深处最可爱的人》、歌曲《君子之邦》、戏剧小品《考媳妇》等10件作品参加全省“我们的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推荐大型现代柳琴戏《洋庄园落地山沟沟》参加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活动。同时,甘志友、沙朝佩、王泽波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 红色题材柳琴戏《烽火抱犊崮》正在积极创作中;以道德教育为主题新创作的柳琴戏《忠厚人家》正在全区各村巡演,进一步满足了山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是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如徐庄镇徐庄村投资870万元建设了占地3000余平方米文化娱乐广场,设有娱乐区、文化区、运动区等五个功能区,是集服务群众、休闲健身、文化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休闲文化广场。每晚都会吸引来自徐庄村和周边村的人到此参加体育活动,主要以广场舞、太极拳为主。目前,广场舞的队伍扩大到了300余人,分四组进行锻炼,下步计划自编自排自演一些广场舞曲目,积极参加市区广场舞比赛。山城街道柴林社区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文化大院一处,配备了图书室、健身房、活动室等功能室,投资10万余元在社区中心地段建设文体广场一处,安装了篮球架、健身路径、灯光、音响等设备。同时,邀请体育教师担任社会体育与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并聘请专业舞蹈老师担任舞蹈教师。还成立由老族长、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参事议事会,由参事议事会研究提议村内道德模范候选人,召开村居大会,共同投票选举。60岁的高振国已四世同堂,家庭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李兴龙和邻居相处和睦,乐于帮助周围邻居,等等,他们的行为得到全体村民认可,被评为道德模范。柴林社区居委会联系便民浴池、便民理发室,为全村2047人分发澡票、理发票。每年中秋节每人还能领到20元过节费,春节领到30元过节费,让居民在节庆日体会到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