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耗时十年修村史

01.12.2014  18:45

历尽10年时间,68岁老人陈传才主撰的临沭县店头镇陈巡会村村史终于定稿了。2005年,从临沭县史志办退休的陈传才决定修村史,与村“两委”商议后,成立了以陈传才为主要撰稿人的陈巡会村史编委会。十年修村史,陈传才说其中苦辣酸甜外人是难以感受的,最终换来了村民的理解,陈传才感到很欣慰。

  历尽10年时间,68岁老人陈传才主撰的临沭县店头镇陈巡会村村史终于定稿了。期间,陈传才北上南下五省一市,十年来零零散散已经花费了自己6万多元。
  为了一个村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金钱值得吗?“值!”陈传才的回答没有丝毫的迟疑。陈巡会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拥有房屋1000多间的陈家大院,本可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相媲美。后来几经传承,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巡会村成为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心,中共中央山东分局、115师师部曾长期驻扎在陈家大院,刘少奇、陈毅也都曾两到陈巡会村,在抗战时期,陈巡会村发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陈巡会村村史的编后记中,陈传才写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论是在村头巷尾,还是在工作闲余,大家伙聚在一起,人人都能讲几段亲身经历的发生在根据地的人和事,讲得生动形象,催人泪下。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和八路军、新四军一起战斗过的村民,相继过世。更让陈传才惋惜的是陈巡会村没了,曾经荣耀一方的陈家大院、陈家祠堂都没了。1980年,临近的石梁河水库大坝加高,陈巡会村老村被淹,全村整体迁出。
  老村没了,老人少了,如果不把曾经的故事留下,陈巡会村的根真就没了。2005年,从临沭县史志办退休的陈传才决定修村史,与村“两委”商议后,成立了以陈传才为主要撰稿人的陈巡会村史编委会。钱从哪儿出?只能靠村民集资,全村2400多人,每人5元。村民可不买陈传才的账,初期的1.2万多元虽然收了上来,但不少村民对陈传才很有意见。
  2005年1月,陈传才先对本村76岁以上的老人登门拜访。分散在各地的老革命,都是通过其亲朋找到地址,然后用电话、信函方式采访,有些人陈传才要亲自拜访,去搜集史料。为此陈传才南下过广东湛江,北到过北京。
  开始筹集的钱很快花光,而且很多花销都在意料之外。“老人们离家多年,年龄都很大了,你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为了采写江苏省赣榆县的一位90岁的老革命,陈传才去了三次,每次捎带的东西,都是陈传才自己出钱买的。没有钱,自己垫,陈传才铁了心一定要修完这部村史。
  因为修村史,陈传才也给村里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1949年至1953年,国家实施导沭整沂工程,施工期间,陈巡会村村民为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很大贡献。2011年,村东河上的一座桥年久失修断了,陈传才拿着还未修好的村史,从水利部门申请到60万元资金,建好了村东的断桥。村民没有想到一部村史还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好处,加上十年来,陈传才一直忙活着修村史的事,却再没给村里要过钱,村民也都开始理解并佩服起陈传才了。
  十年修村史,陈传才说其中苦辣酸甜外人是难以感受的,最终换来了村民的理解,陈传才感到很欣慰。更主要的,陈传才觉得终于对已经消失的老村有了一个交代,“陈巡会村的根接上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