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核成为工作"推进器"--看山东如何创新考核理念

11.02.2016  19:22
取消考核排名;弱化分数,给每市发一张“年终评语”……这是山东省对17市考核推出的最新举措。

  新华社济南2月11日专电题:让考核成为工作“推进器”——看山东如何创新考核理念 

  新华社记者王海鹰 

  取消考核排名;弱化分数,给每市发一张“年终评语”……这是山东省对17市考核推出的最新举措。近年来,山东不断调整创新考核理念,继率先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下调GDP考核权重、指标设置体现差异化之后,如今又开始把原来的量化考核为主转向定量定性相结合,推动考核办法更加完善、科学。 

  一张“年终评语” 更好引领工作 

  从2015年起,考核结果出来后,山东省对各市除反馈其分数和全省平均分数外,还附有一张“综合考核评价意见”。这个评价意见一般五六百字,其中既肯定成绩,也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记者看到,给潍坊市的评价意见肯定了潍坊去年结构调整、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成绩,同时指出:“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传统产业、高耗能产业占比较大,炼油、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增大,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安全生产问题较多,部分领域信访问题集中。” 

  对欠发达的菏泽市点出的不足则是,“服务业占比不高,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过剩产能化解任务较重。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全省最低,社会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镇化率居全省末位。信访工作亟待加强……” 

  这样的考核评价反馈到各市后,各市普遍认为,评价意见准确到位、符合实际、导向鲜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谈到,省里的评价意见体现了科学发展导向。 

  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说,省考核办对我市科学发展考核的评价意见是准确和到位的,让人服气和冒汗。 

  淄博市委书记王浩刚刚上任,就收到省考核办给出的去年全市工作“成绩单”。就“成绩单”上提出的不足,淄博市委召开常委会,从早上一直开到下午近2点,中午连饭都没吃,逐条研究整改措施。“省考核办的评价意见让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抓手。”王浩说。 

  这些综合评价意见,是山东省委组织部在对考核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掌握和巡视、审计、信访等情况,参考发改、财政、经信、环保、人社等部门对各市工作的定性定量分析给出的。 

  “就像老师给学生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年终评语”,各市考核办认为,以综合评价方式,而不以分值方式作为考核结果,具有创新性,有利于引导各市坚持问题导向,改进提高工作。 

  取消排名 不简单以排名传递压力 

  山东省考核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从2015年起不再对各市考核成绩排名。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考核工作办公室主任陈迪桂说,考核有指挥棒的作用,但不要把它简单化为“胡萝卜加大棒”。过于注重排名,容易让被考核对象纠结于指标合适不合适、结果精准不精准,甚至为了小数点以后的分值斤斤计较,工作中也可能会为提高分数而抓工作,甚至为了提高名次弄虚作假,忽视了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解决,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山东省认为,强调淡化分数,强化综合研判,不是要彻底抛弃定量分析的办法。而且许多工作无法通过量化来评价,如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成效如何量化?抽象的数字可能遮蔽事物本身的丰富性。 

  山东省的原则是,既重视考核,又不能简单地以考核推动工作,而是注重推进全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对17市考核中,考核责任部门如发现有的市在某项工作上进展较慢,就与市里一起分析进展不快的原因,哪些是能尽快、有条件解决的,哪些是省里的责任,如何协调帮助市里解决困难,使全省的整体工作水平提上去。 

  山东省还要求各市,针对考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工作台账,推动问题整改,并把整改情况量化计入今年的考核成绩。“否则,反馈完了没有整改,或者整改只体现在方案中而不是工作中,考核就不能说真正发挥了作用。”他们认为。 

  山东省的考核推动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山东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为民说,近年来,政府债务增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有的市县过度举债、盲目举债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债务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鉴于此,山东省把“政府性债务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从去年运行的情况看,各市的融资举债行为明显规范,过度举债、盲目举债现象得到有效抑制,债务规模得到合理控制,为山东省融资发展争取了空间。 

  山东将过剩产能化解问题列入考核后,在考核的强约束下,去年绝大多数市超目标完成任务,全省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国家发改委对山东省将化解过剩产能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做法表示肯定。

  与时俱进 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就综合考核推陈出新,继在国内率先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后,去年,又对GDP的考核权重作了调整,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并在指标设置上考虑各市不同的发展禀赋和基础,体现差异化。 

  山东省调研发现,随着各级各部门对考核手段的强化运用,推动工作简单依赖考核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考核事项总体呈过多过滥发展态势,大量不必要的考核事项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助长了管理部门的懒政思维。一个县直部门的同志反映,一年下来要接受100多项考核,光需要准备的档案、台账就厚厚一大摞,基层和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为此,从去年9月份开始山东省下决心对考核事项进行清理规范。经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清理,全省考核事项压减九成,其中省级考核事项由规范前的246项压减至26项,精减89.4%,并建立了考核事项备案管理制度,严禁省直部门自行设立考核事项,严禁变相开展已经取消或被撤销的各类考核,实现了考核事项大幅瘦身。 

  2015年,围绕中央的战略部署,山东省对指标体系作了进一步调整完善,新增了“旅游消费总额及增长率”“林地湿地保护面积”“普惠金融发展规模”等体现经济转型、生态保护、民生发展的指标,加大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的考核力度,充实调整了相关指标。 

  山东省也认识到,考核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永远没有完美的考核办法,现有的考核体系也有待完善之处:对各市差异度应更大一些;各市分值、数量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有待进一步破解;个别考核指标质量不够高,指标设置仍需调整;综合评价意见尚需细化等等。下一步,将不断调整完善,尽最大可能反映各市的工作业绩,让考核成为推进工作的利器。(完)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