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验室成我省科技攻关排头兵

03.06.2015  14:46

    自2009年开始,经过6年的工程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我省工程实验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记者从省发改委高技术处获悉,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工程实验室264家。其中,省级工程实验室216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5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3家。全省工程实验室累计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533人,兼职或合作院士172人,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硕士5957人。累计完成研发投入210.8亿元,其中2014年户均投入2272万元,是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研发投入(260.2万元)的8.7倍。

  总体来看,区域领域分布较为均衡,“蓝黄”两区146家、“一圈一带”118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开发、节能环保等10个大的领域;高层次实验室占比较高,国家级占到全省总数的18.2%,国家工程实验室约占全国的1/10,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6年来,工程实验室累计完成研发投入210.8亿元,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533人,完成各类科技项目5710项,成功转化成果2748项,引领支撑带动作用走在全省前列。国家和省累计投向工程实验室的资金约5.8亿元,拉动社会资金投入205亿元,杠杆率达到1:35。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710项,已经成为承担国家和省科技攻关任务的重要载体。

  其中,富康制药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药物工程实验室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北京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各1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团队”专家5人,形成了以彼得·普劳克斯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团队,以陈冀胜院士为技术带头人的特色原料药研发团队等5个创新团队,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研发水平。

  另外,工程实验室建立的每两年一次的运行评价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相关单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浪潮集团主机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投资1.5亿元建设芯片设计及仿真、操作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及仿真、整机测试及工程工艺开发、集成开发及应用测试及相关试验验证6大系统,显著提升了我国计算机主机系统的研究开发能力。

  成果转化桥梁是工程实验室的“三个定位”之一。工程实验室研发的一大批技术成果经过小试、中试,顺利实现放大产业化,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里”。6年时间累计有2748项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率达到48.1%,远高于全国和我省10%左右的转化率。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954亿元,实现了研发和产业化两个环节的双赢。

  工程实验室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形成了投入、研发、成果、转化、效益“五位一体”的创新环,对企业、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撑效果正在显现。

  其中,山农大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由6家企业、4所高校、10个科研单位联合创新,实现了控释肥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大规模生产的历史性突破,建成了世界上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控释肥生产基地。依托高温高压液压元件工程实验室、工程机械可靠性工程实验室等平台支撑,山东常林、金利液压、山东临工等企业大力开展开放融合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山东常林为核心的临沂高端液压元件集聚区正在形成,打破了国外对高端液压元件的技术封锁,已备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依托软控公司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具有显著特色优势的青岛橡胶谷不断发展壮大,有望成为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