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全方位营造共同关爱流动人口良好氛围

21.07.2015  19:02

  作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多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一直保持在50万以。流动人口为地方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资源配置和公共管理带来空前压力。为此,烟台市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作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聚部门联合之力,倾全社会关爱之心,全方位营造共同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氛围。同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全市流动人口建档率、协查率、反馈率、接收率、节育措施落实率等指标均达到99%以上,流动人口合法生育率、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一、 宣传注重造势,营造关怀关爱好氛围   

  烟台市作为计划生育“三为主”的发源地,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针对流动人口主要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知识层次较低,婚育观念相对落后,加之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后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项目拓展,以及“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实施等新情况,该市不断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他们在大众媒体设立专栏,介绍卫生计生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项目。在镇街利用宣传栏、刊板等张贴相关政策法规,公示流动人口所享受的服务项目;利用流动人口健康大讲堂发放三优丛书,传授卫生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在服务窗口摆放《新市民服务指南》、《流动人口办理相关证件需知》等,方便流动人口取阅。在村居社区通过召开“流动人口关爱会”、计生干部每月一次对流动人口的随访服务,宣传“单独二孩”政策、计生家庭奖励政策、违法生育处罚措施和“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相关知识,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生活困难,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就发放宣传资料32万份。平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志愿者到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汽车站、火车站等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打击两非、儿童预防接种、防治碘缺乏病和结核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仅去年就开展活动124场次,发放宣传材料7万份,播放影像资料182场次,举办培训班46次,累计培训1.2万人次。通过多层面多元化的宣传,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生育、文明生育,自觉服从管理,提高了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和生活幸福指数,促进了流动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 

    二、活动注重特色,打造关怀关爱新环境  

   一)开展“亲情大走访”活动,让流动人口有亲近感 。从2010年起全市每年开展一次“卫生计生亲情大走访”活动,组织卫生计生系统干部职工深入村居企业把卫生计生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流动人口四术免费、查体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免费落实率均达100%,流动妇女免费孕期保健、住院分娩补助、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也达到100%。去年以来,全市累计走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3000多户,为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发放关爱基金20多万元,办实事做好事4000多件,惠及群众近万人,以此拉近了与流动人口的距离。 

   (二) 开展“同是一家人”活动,让流动人口有归属感 。针对大部分流动人口人生地不熟,法律知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卫生计生联合人社、公安、住建、工会等部门以“同是一家人,享有同等权”为主题,每半年开展一次流动人口用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依法督促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签定劳动合同,依法督促用人单位实行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工同酬。去年以来全市共监察各类用人单位2.4万户次,责令补签劳动合同1.2万份,补发工资、补缴保险累计5817万元,有力维护了流动人口务工者的合法权益,使流动人口在烟台真切感受到“同是一家人”的归属感。 

   (三) 开展“春暖行动”,让流动人口有认同感。 就业是流动人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让流动人口尽量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该市县、镇两级均建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平台,91%社区(村)成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累计为11.2万名流动人口提供各类公共就业信息16.4万余次。每年春节后市卫生计生委和人力资源、工商等部门开展一次以促进流动人口就业为目的“春暖行动”,为流动人口发布用工信息,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岗位推介会”。去年全市共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6万多个,发放“春风卡”、“就业岗位手册”、“招聘会日历”等宣传材料1.2万份,1.5万多名流动人口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同时,还全面推行“1+5”流动人口创业服务模式。全市15处创业孵化基地为具有创业意向的流动人口同样给予“一站式”创业服务,免费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融资支持、专家辅导、政策扶持服务。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为55名流动人口核发小额担保贷款492.9万元,为85名流动人口核发创业补贴43万元。 

   (四 )开展“情注大后方”关怀活动,让流动人口有放心感 。当前,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流动人口的一大心病。对此,该市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对留守老人,全市建成医养一体的“星光老年之家”206处,养老床位达3.3万张。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882处,依托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室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3处,目前,芝罘区和莱山区所有社区卫生计生服务室均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较好满足了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医疗保健和娱乐休闲等需求。对留守妇女,以基层卫生计生工作者为骨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2014年为留守妇女开展健康义诊2万多人次,受理维权投诉100多起,开展传染病防控1600多例,发放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300多万元。对留守儿童,以社会爱心人士和大学生为主体成立“编外妈妈”、“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队,为适龄儿童疫苗查漏补缺5千多例,照管日常生活、辅导课外学习10万多人次。目前,全市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67支,志愿者队伍达8560人。通过全方位的关怀关爱,努力让留守老人无忧,让留守家属无虑,让外出务工者放心,流动人口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 服务注重实效,构建服务管理新机制  

   一)在服务层面抓实效 。市卫计委积极争取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纳入相关部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职责范畴。在涉及流动人口最关心的子女入学、工资发放、社保、医疗等问题上,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流动人口开绿灯,行方便,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市政府出台的“优生三免费”政策流动人口同享受;市协会推出的“爱心三大工程”流动人口同关怀;各级设立的人口关爱基金流动人口同救助;市卫计委推出的方便群众办证“三要求四必须”流动人口同适用;市里出台医疗保险报销政策流动人口同覆盖;人力资源部门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流动人口同执行;教育部门出台的入学政策流动人口子女同标准;市、县、镇街三级工商、人社、公安、信访等部门均设立了维权中心,流动人口侵权投诉同受理。所有城市社区均成立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站,招募志愿者加大流动人口便民维权宣传,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二)在管理层面抓规范 。针对城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变化快、入户服务难的实际,莱山区率先对社区所有住户建立电子档案,用动态、形象、直观的形式显示服务管理对象的概况、分布及个案信息,达到了全貌划片数字化、户况显示动态化、服务管理个性化,目前已推广到全市所有城市社区。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不足、服务能力不强、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牟平区自2010年起探索出“社区领导下的片设片长、楼设楼长”的城市计生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已推广到所有县市区,全市配备楼长15000人,片长3000人,达到了服务无死角。针对城区扩张迅速的现状,蓬莱市提出超前介入消除盲区的理念,楼盘建到哪里,计生服务管理人员就充实到哪里,实现无缝隙覆盖。为了保证楼片长队伍稳定,全市从2010年起将“片长工资纳入县级财政统筹、楼长报酬纳入镇街统筹”纳入计生责任书考核,保障了服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激发了楼片长服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2014年发放避孕药具20多万盒,接受政策咨询20多万人次,补录、更正流动人口个案信息10000多条。 

   三)在组织层面搭平台 。通过建立三个流动人口组织,增强流动人口向心力、凝聚力。建立流动人口协会,让他们有自己的“娘家”。凡流动人口超过50人的由所在社区指导单独建会,目前全市48个50人以上流动人口聚集地全部建会,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依托同乡会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定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保证流动党员不脱管,遇到困难有“靠山”。各城市社区还成立了流动人口温馨驿站,设立宝宝托管室、家长学校、巾帼志愿者服务室等功能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流动人口与社区居民融合。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