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慈善基金会“捐款未受影响”

13.01.2015  20:28

    “点亮心愿”本周末慈善义拍

  “百联集团"点亮心愿"慈善义拍”是为期32天的“蓝天下的至爱”年末慈善大放送的一部分,将于1月17日14时在世博源3区L1层“活力之源”举行,汇集了一批书画艺术精品,首次选择开放式大型商业场地举行,方便更多人士现场观摩。著名画家颜梅华、汪观清等特意为本次义拍创作了精品画作,目前正在上拍网(www.paimai.sh.cn)及东方CJ网(www.ocj.com.cn)进行拍品预展。   此次义拍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帮助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复明、小儿先心病治疗的慈善项目。至今,“点亮心愿”慈善义拍已成功举办15次,共筹集拍品900余件,募集善款2624余万元。“点亮心愿”项目迄今已出资8000余万元,帮助上海市21951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2384位小儿先心病患者恢复健康。   早报记者 邹娟   “2011年郭美美事件对全国慈善事业带来的负面冲击巨大,但值得庆幸的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款并没有受到影响。”   在“蓝天下的至爱—百联集团"点亮心愿"慈善义拍”将于1月17日举行之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方国平接受早报专访时表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就坚持“财务公开透明”,所以,在郭美美事件中,上海的慈善事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当然,现实中,慈善工作人员因为薪酬待遇一直无法提高等问题,也使得专业人才一度流失。   高透明度赢得社会公信力   早报记者:有人说,慈善无非就是“有钱捐钱,有力出力”,你觉得呢?   方国平:社会的慈善需求分两部分:一方面,困难群众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另一方面,社会的爱心人士,需要通过帮助别人,使爱得到传递。这两方面的工作加起来,就是慈善工作的使命,我们称之为“扶贫济困和净化心灵并举”。   早报记者:但是这几年慈善事业受到的质疑也很多。   方国平:是的,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给全国慈善事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普遍质疑,直接导致很多公益慈善组织的募捐额度持续下降。   不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是为数不多不受影响的单位之一。这几年,我们每年募集到的资金都在6亿元左右。我们也在思考,这是为什么?   首先,20年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透明度。虽然当时国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公开财务审计报告,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坚持在主流媒体上,一年公布一次。   2010年,“上海慈善网”开通。每年公布一次的财务报告,变成了实时动态公布。可以说,上海慈善工作的信息公开一直走在全国慈善组织前列。《福布斯》评中国最透明的25家慈善组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连续三年上榜。基金会中心网对全国3600家基金会透明度排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也一直排在第一。   当然,郭美美事件之后,我们公示的信息也更全面。比如,以前更多公示募集多少钱。现在,除此之外,花了多少钱,花在哪些项目上,都在公示范围。   其次,上海比较注重和捐赠人一起做慈善。捐赠人既得到慈善体验,又监督资金使用。目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了280多个专项基金。每个都有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联系服务。每年年底,专项基金使用情况,用了多少钱,用到哪里,剩下多少钱,都会形成专门的汇报信,直接寄给捐赠人。   对于慈善工作者来说,我们有四个战略目标,即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更加专业、更加高效。郭美美事件推进了慈善机构“透明度”的建设。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规范、透明、专业、高效,一个都不能少。   慈善行业人才流失普遍   早报记者:上海慈善事业的社会效果如何?   方国平:“社会效果”比较难量化考核。不过,上海的慈善工作,一直很注重培养社会效果。   以前,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困难群体接受捐助的时候,不知道钱是谁的,习惯说:“感谢党和政府。”但实际上,这些捐助不是党和政府的,而是社会爱心人士的。如果一定说慈善事业有什么新变化,可以说,社会的参与更加广泛深入了,受助对象“感谢社会,感谢爱心人士”的也多了。   此外,爱心传递也越来越广。   比如,有一名爱心企业家,成立专项基金资助大学生。现在,受助的大学生自发成立“云友社”。尽管很多当年的大学生都已走上工作岗位,但是他们仍然自发做志愿者,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说的“注重爱的传递,净化心灵”。   早报记者:那对于慈善事业从业者来说,专业化程度如何?   方国平:我们常说,慈善事业从业人员,“不是来做好事的,是来把事做好的”。做秘书长几年以来,我最忧心的,是缺少好的专业人才。   但是要有专业化的人才,就必须解决人才的薪酬待遇问题。   比如,我们每年有将近6亿元用于帮助困难群体,惠及七八十万困难人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待遇不是很讲究,应聘到基金会,还比较乐意。但工作几年下来,薪资与同龄人差距越来越大。往往我们花了几年时间刚培养成熟的慈善专业人才,转眼就因为薪资不高等问题,被其他机构挖走。   照理说,每年我们有五六亿元的支出,按照国家的规定,总支出的10%,可以用于工作经费。也就有五六千万元用作工作经费,这可以大大改善从业人员的待遇。但实际操作中,我们不敢去花这个钱。因为公众的概念是:钱是社会捐来的。用社会的钱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影响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