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民拼年货添置新衣 扫尘辞灶迎新春(图)

12.02.2015  15:34
  



  □本报记者黄继春

  “二十三,扫房子,年三十,包饺子。”这一流传在北方民间的俗语,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过了腊月二十三,距离农历新年也就只有8天了。随着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们扫屋、辞灶、添置新衣……忙得不亦乐乎。

  “一进服装市场,差点被人挤开

  “穿新衣,过大年!”对孩子来说,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穿着新衣服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了。随着春节临近,不少市民从县区赶来给家人买衣服,服装市场也迎来了销售高峰。

  2月11日,记者来到市区的华丰服装市场,只见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家店里都挤满了买衣服的人,一家人手中拿着大包小包的情形随处可见。“我们是早上十点来的,没想到人这么多,试件衣服都得排队,只能在外面试了。”市民孙女士带着母亲和女儿专程从河东区凤凰岭来买衣服,“一进商场便被拥挤的人群挤得差点分开,只能手牵着手慢慢地往前走。”“给家里的每个人买了一双新鞋,两个孩子的衣服还没买齐全,得再逛逛。”来自罗庄区的市民路女士一手拎着东西,一手牵着儿子兴奋地说。“临近年末,每天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商场内到处是人,多是周边县区的人来买过年衣服的。”一店主告诉记者,市民扎堆买新衣,让商场里的人气越来越旺,有时店里的销售人员忙起来都没时间吃午饭。

  “屋子收拾收拾,新年新气象

  在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农历的小年,各地都有扫屋的习俗。扫屋,又叫“扫年”,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早早起床,扫屋擦窗,清洗衣物,刷锅洗瓢,对室内进行一次彻底干净的大扫除。此外,还有一些市民家中依然保留辞灶的习俗。

  记者采访发现,扫屋、辞灶几乎是小年时节每家每户的一项必备工作。“早上做好饭,在灶台旁给灶王爷献上一些甜枣蜜饯也算是辞灶了,吃过饭后,便开始着手打扫了。”在外贸五矿家属院,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从上午八点多开始打扫房子,老伴负责洗碗拖地、洗衣晾晒香肠,他负责扫屋擦窗,老两口边话着家常边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得窗明几净,一直到中午才休息。“扫屋,意味着辞旧迎新,除去一年的烦恼和不快,同时祈求在新一年里能事事顺利,家人安康幸福。”刘大爷笑着对记者说,辞灶虽是传承下来的习俗,但却不像以前那般复杂,一般都是给灶王爷供些水果、糕点等,表达了老百姓祈求新年好运的愿望。“等一会再去市场上买点春联、窗花贴上,就更有年味了。”刘大爷说。

  中午11时许,记者在外贸五矿家属区的小院里看到,几户人家将床单被罩等衣物晾在楼下,绳子上还栓有一串串的香肠、腊肉等年货。“三个孩子,大女儿全家在国外做生意,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今天把屋子收拾收拾,等他们回来就能用上干净的床单,也算是新年新气象嘛。”正在晾晒衣物的市民李女士说。

  “香肠最多一天灌五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