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28.01.2015  15:31

2014年,在省文化厅和德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德州市文广新局以文化惠民为着力点,一手抓文化发展,一手抓工作宣传,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全年总分跃居六项调查事项第二名。

一、狠抓落实,文化惠民工作成效显著

德州市文广新局全面做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大力开展了7件文化惠民民生实事,为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 中心城区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市博物馆规划和建设了第四展厅,充分展示了德州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及美好愿景;市艺术馆大力改造提升彩虹剧院,组织了庆祝建国65周年文艺调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尼山书院,开展国学讲堂10余期;市美术馆举办各类展览8期,编辑出版了《德州名人画册》;大剧院实行院线托管,监管体制完善,运行保障有力,举办国际国内高端演出54场,提升了城市形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各10个;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站14个、二级站20个、三级站27个;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20个、文体小广场4038个,改造提升农家书屋1422家,为2200个广场舞蹈队配备了移动音箱,对2000个广场舞指导员进行了培训,成功举办首届广场舞调演;各级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新增服务品牌101个、服务窗口82个。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惠民凸显成效。 以文化惠民为平台,民生实事为载体,开展广场舞、草根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大力开展“百场演出下基层”、“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867场;借助本市院团、聘请外地院团,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1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万余场、中小学教育影片2000余场,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 大运河(德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省政府授予市文广新局“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德州扒鸡制作工艺》和《德州黑陶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筹备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荣获优秀组织奖,28个非遗传承人荣获展示奖。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全市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5家。成功参加了第五届省文博会,签约项目11个,协议总投资324亿元,德州市荣获“第五届山东文博会特别创新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

二、狠抓宣传,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

围绕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考核,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市县联动,多措并举,通过四大载体加大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高度重视,不断加强督导调度。 为全面做好文化民生实事,市文广新局高度重视,两次召开全市文化民生实事调度会议,调度督导工作进度,确保民生实事落实到位。围绕满意度工作考核,德州市文广新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将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分管同志和责任科室,通过电话督导、实地督导、分块督导等多种督导形式,调动全市文广新系统抓满意度工作的积极性,为提升满意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精心部署,与新闻媒体联手宣传。 为进一步提升文广新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市文广新局狠抓宣传,积极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平台、网络论坛四大载体,谋划研究宣传主题,及时提供宣传稿件和图片,精心安排专题宣传报道,为提升满意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上下联动,市县两级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满意度工作考核中,全市文广新系统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强化措施,各县市区通过刊登报纸专版、开展电视专访、发送手机短信、现场宣传讲解、组织文艺活动等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宣传水平,形成了市县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全方位宣传展示了文广新工作的成绩和亮点。 四是多措并举,宣传效果实现新突破。 围绕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市文广新局加大宣传,报纸、电视、手机短信平台、网络四大载体宣传实现了新突破,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惠民氛围。报纸专版宣传方面,在德州日报连续刊登了《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城乡群众更满意》、《德州市博物馆─让群众享受更多更优公共文化服务》、《德州市艺术馆─四位一体让群众与文化艺术零距离》、《保护与提升相结合文化遗产彰显德州神韵》4个专版,13县市区在县报刊登专版14篇;电视专访宣传方面,德州电视台以《立足服务群众,做好文化惠民》、《全市广场舞设备发放仪式举行》等为主题,对文广新工作进行了电视专访宣传报道,各县市区开展专访、新闻消息和专题报道62条;手机短信宣传方面,为进一步扩大工作影响力,通过短信平台,德州市文广新局对全市文化惠民民生实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大运河成功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工作进行了短信宣传,县市区累计发送信息70余条;网络宣传方面,市文广新局把局机关门户网站作为扩大工作宣传、发布信息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政务信息目录公开信息403条,网站上传信息904条,较好地发挥了局网站方便群众办事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大众论坛等浏览量较大的网站论坛公开信息80余条,塑造了单位良好的工作形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