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共谋“幸福滨州”蓝图

02.03.2016  09:25

     “十三五”期间,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时期。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以其高度的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将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实现“十三五”规划宏伟蓝图,规划系统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滨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把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到规划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创新是时代主题,发展的动力。要把创新发展放在核心位置,通过规划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一是创新规划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深入研究“两区两圈”、“一带一路”和“十三五”规划实施对滨州未来发展的影响,明确制定全市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时效性,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确定建设约束性指标等措施,引导全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合理确定各类用地容积率管控指标,适当降低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实行容积率上限管理;提高工业、商业用地开发强度,实行容积率下限管理。创新规划理念,做好规划“刚性内容”和“弹性空间”的结合,科学预留发展空间,实现开放、包容、弹性发展。二是创新规划管理。创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统筹选址、布局,科学确定各类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对当前的解决中小学大班额、海绵城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综合交通等重点民生项目要及时跟近,高效服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在可研前期提前介入。尝试推行重点项目、危化品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制度,提请规委会审议,提高项目选址科学性。三是创新城市设计,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要创新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滨州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随着北海新区成立、沾化撤县设区,滨州从跨河发展到面向区域和海洋的转变。要按照依海跨河的发展思路和框架,对海洋文化、渤海老区、黄河文化、武圣故里等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和整合,形成滨州市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区域吸引力。探索制定城市形态、城市轮廓、建筑景观与色彩、标识系统、文化符号等要素规划导则。通过对“海河文化”的挖掘和塑造,进一步放大“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效应。
    二、把协调发展理念落实到城乡区域和空间统筹之中
    协调是优化和统筹,也是对短板的补齐。协调发展理念,就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围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统筹城乡、产业、空间三大结构,提高规划工作的全局性。一是加强城乡协调。按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中心镇”等空间发展体系,通过统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生产力在城乡合理分布,使各级城镇和乡村建立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良好互动关系,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加强产业和功能协调。强化中心城区、各县城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区重点健全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各县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各乡镇要重点培育特色制造业、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农业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功能,体现特色,服务“三农”。农村地区要保持乡村风貌特色,传承乡土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高效农业。三是加强空间协调。统筹地上、地下和中间,由平面管理变为空间管理、竖向管理。做好地下管线信息收集、储备和更新工作,及时更新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完整、准确,实施实时录入、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综合确定城市用地控制高程与用地布局和景观对用地竖向的基本要求,将控制高程、景观绿化、停车场泊位、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等纳入规划设计条件,整体规划、同步实施。
    三、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优先和人与自然共存之中
    绿色是自然生态的象征,是城乡发展的方向。习总书记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和建设全过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保护重要生态资源,划定生态保护、基本农田、林地保护等各类生态保护红线和开发边界,严格落实生态监督管理措施。加强规划引领,推进节能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发展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丰富完善四环五海规划,实施好《滨州市黄河风情景区详细规划》、《市城区城市绿道规划》、《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主城区主要水系规划控制标准》等规划,强调自然化去除人工化,让河、渠、湖、城自然融合,让树木、野草自然生长。研究好城区主要水系贯通、景观提升、生态保护规划设计,建立功能齐备、特色各异、生态良好的全市域水系绿化系统,凸显滨州水城、绿城的景观特色。
    四、把开放发展理念引入到高起点规划和打造精品工程之中
    只有开放才有竞争,唯有竞争才能提升规划和建设水平。要进一步开放规划和设计市场,通过国内外方案征集以及专家咨询公开、公平遴选优秀方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大批国内外优秀设计机构参与到我市规划建设中来。同时,加强与本地设计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带动本土规划建筑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强建筑设计的规划引导。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引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新技术、新产品,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的成果和经验,拓宽思维、开阔视野,切实提高规划工作者在建筑审美、景观艺术等方面的修养,提升对精品规划的解读能力、鉴赏水平和执行能力。
    五、把共享发展理念根植于以人为本和幸福新滨州建设之中
    共享是成果的分配,是人民群众的热切盼望。要把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规划决策的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利用现场公示、新闻媒体、政府网站、部门网站等多渠道公开规划信息,鼓励公众主动参与规划编制和决策,维护相关利益人的“话语权”,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阳光规划”。二是实施聘请市民规划监督员制度,建立规划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听民意、吸民智、解民忧。三是落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幸福规划”理念,把补短板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认真开展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学校、医院、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研究,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就医上学难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城乡发展成果。
    面对新机遇,新要求和“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全市规划系统将力争做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在新常态下奋发作为,全力开创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房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