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22.06.2016  18:21

 

      近年来,滨州市以开展“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为抓手(以下简称“双创”活动),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普法教育格局,全市157所学校、22万名学生参与“零犯罪学校”创建,39所幼儿园开展“幼儿法律启蒙教育”试点,14名个人、11个单位被司法部、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总人数比重由2010年的4.13%下降至2013年的2.76%。2014年,该市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评审验收,被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2015年,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现场会在滨州召开,总结推广该市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经验做法。“滨州经验”成为全国深化青少年普法教育模板。

      一、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坚持把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作为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争创“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市委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活动开展。2013年3月,市人大通过《关于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推动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决定》,重点就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同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电视电话会议,对“双创”活动进行全面部署。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市里批拨专项资金,购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读本》、《代号12348》、《青少年普法教育DVD光盘》等普法教材,免费分发到各中、小学校,对校园普法教育内容进行统一规范。活动开展过程中,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力促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强化阵地,丰富载体。坚持“四个注重”,加强普法阵地建设,丰富学法用法载体,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一是注重阵地建设。全面落实中学生普法教育有机构、有方案、有考核、有氛围、有经费、有课时、有教材、有计划、有师资、有档案“十有”措施,累计发放青少年普法教材5万余本,普法光盘2万多套,着力强化学校法治教育主阵地,确保在校学生全部得到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二是注重平台拓展。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每学期观看一次普法教育专题片、举办一次法治教育报告会、开展一次‘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组织一次普法教育主题班会、举行一次‘知法、学法、守法’读书征文比赛、组织一次普法漫画作品征集评比、举办一次模拟法庭、参观一次法治教育基地”“八个一”普法教育活动,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提升法治教育效果。惠民县胡集镇中心小学在深化“八个一”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四全三讲一活动”普法模式(四全:学生全员参与、家长全员加入、课程全部纳入、教师全员投入;三讲:“五老”讲、专家讲、班主任讲;一活动:普法教育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三是注重载体创新。指导推动中小学校建立模拟法庭,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开展模拟庭审,通过组织师生准备庭审资料、参与庭审旁听,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治力量,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师生学法、知法、守法自觉。四是注重壮大队伍。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以律师、政法干警为主体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各类学校普遍聘请司法、执法部门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六五”期间,全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累计举办法治讲座近700场次,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00多项,覆盖全市567所中小学,受教育学生达到20多万人。各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积极协助学校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化解校内矛盾纠纷,实现了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协调推进,有力提升了普法实效。

      三、部门联动,优化环境。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推动“双创”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不断优化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氛围和法治环境。市委宣传部针对开展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活动出台宣传方案,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宣传报道。市教育局将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作为重点工作,制定教育系统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将每年4月份定为中小学法治宣传月,集中开展青少年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市财政局拨付专项资金,足额保障学校普法教育经费,为“双创”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市法院建立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未成年犯重返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市司法局以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为契机,为全市各中小学配齐配强法律顾问。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大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顿,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四、家校配合,增强实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学法”活动,把校园法治教育触角伸展进每个“社会细胞”,发挥家庭潜移默化培育法治意识独特优势,增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实效。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法律进万家”“亲子手牵手”“学法一起走”系列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寄送《关爱明天、普法先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学生家长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孩子立好标杆、做好表率。畅通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家校沟通渠道,激发家长参与配合学校普法教育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家庭、学校互动普法,家长、学生共同学法,形成小手拉大手、普法进万家生动局面。定期举办家庭普法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法律实务工作者结合司法、执法、法律服务具体案例,多形式、多角度向学生家长宣传普及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家长依法履行监护义务,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意识能力。滨城区五中定期邀请区法院资深法官为学生家长举办普法讲座,结合常年从事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审理工作形成的经验体会,阐述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危害性,传授家庭法治教育技巧,倡树“重视家庭法治教育就是重视孩子未来”意识,引起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