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农民研制新型农机让“坐收大葱”成现实

14.04.2015  11:04

  8年潜心研究,5次技术改良、20余万元资金投入,山东平度南村镇沙梁村45岁的綦博兴成功研制出新型大葱收割机,解决了农民人工挖葱难题,让“坐收大葱”成现实。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以《坐收大葱》为题,对綦博兴进行了专题报道。

  热爱发明,农民的儿子要研究机器

  作为大葱之乡,借助于得天独厚的条件,平度各地都能看到大葱的身影。种葱的人都知道一句老话:“冬天不收葱,越种心越空”。收大葱有时节性,天气太冷,葱容易冻在土里。所以,每年一到大葱的抢收时节,农民就得跟时间赛跑,再苦再累也要在冰冻前抢收完。大葱一般在地里埋40多厘米深,得用叉子掘;而且如果不提前松土,人稍微一用力,就容易把葱拔断,所以要想收葱,松土工作尤为重要。

  抢收大葱的时候,早晨7点钟就得到地里,趁着露水还没干,需要在身上围塑料薄膜。一个熟悉流程的农民一天也只能收三四分地,并且累得腰酸背疼。那么有没有可能发明一台省时省力的机器呢?今年45岁的农民发明家綦博兴,就为农民能在地头“坐收大葱”动起了脑筋。

  綦博兴读书不多,打小就喜欢搞一些机械方面的东西。他一开始跟人学着搞配件,后来自己从事机械加工,经常帮农民修修农机,做些配件。16岁,他就开始钻研玉米脱粒机等“庄户”农机具,在村里也是小有名气。一天,綦博兴的朋友无意间跟他说起来,村里盛产大葱,每年最冷的季节也正是大葱的收获季节,村民们冒着零下6至7度的严寒,从早到晚,忙着抢收地里的大葱,十分辛苦,要是能有个收大葱的机器,那该有多好。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綦博兴开始钻研起了大葱收获机。

  这想法是好,可是该从哪儿下手,他也没头绪。左思右想,直到有一天,他看见有人在地里犁田,他想,既然犁头能松土,挖葱的首要任务也是松土,这样是不是能把犁头这种装置放到挖葱机上呢?

  在这样的思路下,綦博兴开始了大葱收获机的最初的构思和设计,一干就是四五年,这才做出了第一台大葱收获样机。

  多次失败,他刻苦钻研,有志者事竟成

  2012年的第一次试验,因为犁头太窄太小,仅能挖20厘米深的土,深度不够,葱拔不出来。村民对这样一台挖葱机都不看好。綦博兴认为葱拔不动是因为拖拉机距离没摆正,犁头离葱沟太远,他又调整机器,把犁往里凑一下,让它更靠近葱根。

  第二次试验,本以为调整一下机器的距离,让犁头尽量靠近葱沟,这样能将土很好地松散开,可没想到,犁头距离近了,把葱头都铲断了,这可让种葱的人心疼了。

  为了改进机器,綦博兴一头扎进厂房,无心耕种,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也全丢给了妻子。为了改机器,买零件跟妻子要钱,妻子不给钱,他就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怎么也得要出钱来。他理解妻子为了这个家不容易,他拿到钱买了配件,没日没夜在厂房里研究。最终,新机器脱胎换骨、全新亮相。

  机器经调整后,犁头加宽,并在犁头上增加四根抖土棍,在犁土的同时,抖掉葱根上的土。经下地试验,机器驶过,一排排葱顺势翻出土,倒在一侧,人可以轻松把葱拔出来。今年3月21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还专门就綦博兴的机器进行了报道。

  机器虽然已经研发成功,但是綦博兴还不满意。“这个机器每收一垄,必须得有人跟在后面收好才能继续收下一垄,太费事了。”于是,綦博兴跟在大葱收获机后面继续研究,几个月的时间就有70多天呆在地里。经过再次改良,去掉原有的拖拉机牵引,把轮胎换成连轨,利用“不倒翁原理”,降低底盘,提高机器的稳定性。现在,大葱收获机20多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收获1亩大葱,省去了“机器前面跑,农民后面追”的麻烦,根据收获面积,将大葱分为“立、半倒、全倒”三种不同的状态,方便农民择时收获,同时,机器还集葱、姜、蒜收获于一体,只需换上不同的刀头,便可收获不同的蔬菜,十分方便。

  蓄势待发,农民发明家还要继续发明

  为了研究大葱收获机,他已经先后投入了20余万元。綦博兴说,这台机器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必须将它做到完美。

  “还有一个多月就到了大葱收获的季节,今年我还会继续改良,力争让这台机器为平度大葱‘量身定做’,降低机器高度,提高机器运行速度。除此之外,他还在研究大葱深耕扶垄机,让种植大葱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綦博兴说,现在还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插葱苗还需要人工,再一个是收获的大葱还要人口打捆,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大葱机播机收就会变成现实。他会继续努力钻研,在机器中加入智能化电脑控制,让人们在家中控制,大葱就会“送到家门”,让大葱种植真正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