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系列报道之一:穿新衣,拜大年

15.02.2015  17:03

   编者按: 曾几何时,过年是我们生活中一件天大的事情,从年头开始,我们便开始眼巴巴盼望着赶紧过年,穿新衣、戴新帽、收压岁钱、吃美味佳肴,都是这种盼望里不可少的元素。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不再那么强烈,不少人却明显地感觉到“年味儿”越来越淡了,那些关于热热闹闹过大年的记忆,似乎也停留在了儿时。然而,感慨“年味儿”少了也好,不再盼望过年也罢,每逢新春佳节,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回家团圆依然是我们不变的信仰。春节来临之际,中国山东网特别策划“寻找年味”系列报道,带领大家一起寻找那些失落的“年味儿”,迎接新年的到来。

   “寻找年味”系列报道之一:年味未曾变,改变的其实是自己

  鲁迅先生在《祝福》里有这样一段话描述过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

  鲁迅先生描写的这些场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是共同的记忆。在儿时的记忆中,过年的习俗数不胜数,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拜年、走亲戚……无论是哪一样,都与“热闹”二字密不可分。

  如今,在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森林中深居简出,不少人感慨年味越来越淡了,传统的年俗渐行渐远,小时候那种盼望过年的心情也不复存在。然而,感慨年味变淡也好,不再期盼过年也罢,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回家的脚步依然不会停止,与家人团聚的习俗也不会改变。

  细细想来,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年味,要数大年初一串门拜年了吧。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头一天天降瑞雪,大年三十的晚上,怀着无比的憧憬和期待入睡前,天空就已经在酝酿着第二天的惊喜了。还没等睡醒,就听到窗外传来父亲铲雪的声音,沙!沙!沙!在此起披伏、连绵不绝的炮竹声中,这种有节奏的声音格外悦耳。每当此时,身体虽然贪恋温暖的被窝,心却早已随着外面的响动飞了出去。在我看来,在新一年的早上,天地也和人一样,穿上一尘不染的新衣,无异于最让人惊喜的新年礼物。

  早早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早早地吃完饺子,天才逐渐大亮了起来。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给亲戚长辈拜年时收到的压岁钱,在亲戚邻居家走一圈下来,瓜子、糖果、零钱便鼓囊囊地塞满了衣服口袋,那时候似乎连空气里都充满了年味,炸碎的鞭炮纸在积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幽微的火药味也散发着甜甜的香气,小孩子们的欢呼雀跃,让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感受得到年味。

  在这一天,不能不说的一件事,还要数小伙伴们一起相约去教堂看表演。在离家三四里路的地方,有一处基督教堂,每年大年初一,这里都会有节目表演。前往教堂的路上积了厚厚一层雪,小伙伴们是断然不肯好好走路的,一边打雪仗、一边滑雪,一边用冻得红通通的小手滚雪球。到了教堂的时候,大半个晌午已经过去,节目也进行地差不多了。

  其实,那时候去教堂的目的并非是为了看节目,而是为了在最后的时候领糖果。当所有的节目表演完毕,信徒们要一起跪在耶稣面前唱圣歌,最后会向所有在场的人发放糖果。我和小伙伴们蹑手蹑脚地走进去,找到空位子坐下来,在庄严肃穆的教堂里,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动了耶稣他老人家,受到他老人家的惩罚。当然,这种担心最后会被领到糖果那一刻的喜悦冲得一干二净。

  在那些已经远去的年代里,虽然物质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我们对过年的期盼却很大很大,能获得的满足感也很多很多,一些如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让我们无比快乐。比如说,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一桌丰盛的菜肴,一件舍不得多穿的新衣服,一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演出……渐渐远去的年味温暖而美好,那是物质清贫而精神富有的味道。

  如今,过年再也不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教堂领糖果吃,新衣服成了日常的消费,外出拜年的趣味盎然也变成了相互间的几句寒暄,抑或只是手机里一条被无数遍复制的信息,这样的春节,不禁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有人说并不是现在年味变淡了,只是你的年龄使得你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对于很多已经成家立业的人而言,年味只是一种存在于记忆中的味道,即将要过的年成了一种形式、一种责任甚至是一种负担。比如,从收压岁钱的人变成了发压岁钱的人,从等着穿新衣服的人变成了置办新衣服的人,从想要做点事情却被嫌弃碍手碍脚的人变成了嫌弃小孩子调皮捣蛋的人……

  其实,改变的并不是年味,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文/姜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