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十大文化新闻

09.01.2015  12:33

刚过去的2014年,山东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践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乐民兴邦”的要义。一年来,山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延续十艺节繁荣势头,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外文化交流也走出了铿锵坚实的步子……本期我们回顾2014年度山东文化界发生的10件大事,用数据证明,以事实说话。

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

2014年1月14日,山东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为全年文化工作定下基调。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会上说,2014年山东宣传文化系统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会议确定,2014年山东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乡村文明行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传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乡村记忆工程

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初,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探索保护齐鲁传统文化遗产新模式。工程在乡村、撤村并社区、城镇3个层面展开,民居、街巷等皆是保护对象。

记者从山东省文物局获得的最新消息,到2014年底,有关部门已对全省传统文化遗产分布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类整理,工程首批试点单位已确定并开始具体实施。

后十艺节效应

2014年,通过十艺节筹办形成的机制在山东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媒体形容为后十艺节效应。首先是获奖作品巡演发挥惠民作用,3月,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在泰安启动。其次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总集》制作完成,收录了群星奖获奖作品的音视频和文字、图片资料。

在2014年底,由山东省文化厅编撰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中价值与影响力实证研究》一书也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十艺节筹办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力的角度,科学系统总结了十艺节的创新经验,从实证角度回答了中国艺术节对国家及区域发展的作用。

尼山书院

尼山书院是2014年山东各级文化部门的重点工作,也是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标志着“图书馆+书院”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始在全省推进。模式核心内涵是在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近百姓,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截至2014年底,山东已有17市的公共图书馆建成尼山书院,县市级图书馆的尼山书院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山东在基层地区的乡村儒学试验也同步开展,以大学教授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深入济宁等地乡村,为民众讲授儒学,对民风的改善起到了显著作用。

第三届尼山论坛

5月20日至23日,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简称尼山论坛)在山东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其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活动。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联合国倡导的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彰显学术性、民间性、国际性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舞台艺术创作规划

2014年5月20日,山东印发《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规划(2014—2016年)》。《规划》提出,在对十艺节获奖剧目和重点剧目进一步打磨提高的基础上,山东未来3年内将打造40台至50台高质量创作剧目,实现舞台艺术持续惠民、乐民的目标。

2014年的山东舞台艺术创作延续十艺节繁荣势头。在当年4月17日召开的山东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说,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发展,规划论证要跟上,政策保障要跟上,生活体验要跟上,人才队伍要跟上,全方位提高“鲁字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第五届山东文博会

2014年8月31日,为期4天的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第五届山东文博会)闭幕。展会期间,山东省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020个,投资总额6236.23亿元,融资总额1885.72亿元;现场签约5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143.24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现场参观人数140万人次。

文博会成功的背后,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红利的支撑。在2014年召开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工作会上,山东确定依托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六大工程,推动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届中国非博会

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第三届中国非博会)在济南举办,累计吸引80余万名外地游客和泉城市民参观,参展项目交易、签约额总计达409亿元。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说,本届博览会“既是一次全国非遗博览交易的盛会,更是一次群众广泛参与、共享文化大餐的盛会”。

山东近年对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成效显著。山东省文化厅在2014年底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共有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39120个,年营业收入197.47亿元,利税30.62亿元,从业人员达135万余人。

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视察曲阜和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也为山东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山东各地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使命,精心萃聚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结合本省实际,使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2014年11月26日前后,山东举办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最新消息,山东将在2015年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展示8项重点工程,相关文件正在进一步修改中。

剧场地方标准

2014年12月17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文化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人介绍《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情况,标志着山东省剧场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剧场地方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山东省政府新闻办第一场单独为一个标准发布而召开的发布会。

省文化厅负责人说,山东省剧场地方标准出台后,将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剧场工作评价的重要参考,未来山东文化部门将建立一套针对剧场的奖惩制度,奖励在区域文化构建、服务群众方面工作突出的剧场,鞭策后进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