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揭晓

01.01.2015  12:05

    鲁网12月31日讯 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大众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主办的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评选在济南揭晓。

    评选活动本着公开、公正、客观、

全面的原则,由省内媒体推荐2014年已公开报道、发生在我省或与山东直接有关的重要新闻;评委会从中初评出15件候选新闻,并通过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中国山东网向社会公示,由公众在网上投票;评委会参考公众意见,评选出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附:

    2014年山东省十大新闻

    1、我省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重大成果和明显成效

    10月14日,我省召开大会,对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省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共有近30万个基层党组织、620多万名党员参加。省委和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下联动、有序衔接、从严要求、抓实整改,持续聚焦“四风”,着力改进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得到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有力推动了全省各项工作。

    2、山东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0月1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山东将再削减80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取消27项、下放36项、整合优化减少17项;涉及行政许可5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1项。本次取消下放数量与质量并重,其中有关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的比例占69%,“含金量”大。山东全年共削减省级行政审批170项,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激发企业的活力作用重大。

    3、山东出台新政:大病险不再受病种限制,城乡居民医保将实现“五统一

    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从2014年起,全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如果不幸生病住院,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需要个人承担费用超过1万元,可通过居民大病保险给予补偿,最高补偿限额为20万元。从2015年1月1日起,山东省将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允许居民自愿选择医保筹资缴费档次,实现居民统一医保筹资标准等“五个统一”。

    4、山东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

    7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月21日,全国工商联与山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进入了新阶段。山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四个并举”,做到“五个着力”,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仅上半年,民营经济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占全部投资的八成。

    5、善行义举四德榜山东经验推向全国

    4月11日,由中宣部、山东省委联合举办的推广善行义举榜现场会在曲阜召开。山东以善行义举四德榜为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由此向全国推广。 “四德”即: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目前,全省2万多个四德榜,为1000多万群众的凡人善举“树碑立传”,覆盖全省30%村居,形成了德耀齐鲁、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融入群众生产生活。

    6、青荣城际铁路开通,济南至威海由近8小时缩为4小时之内

    山东第一条新建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于12月28日正式开通,这是山东继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山东段之后的第三条铁路高速客运通道。青荣城际铁路正线全长30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不仅将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青岛纳入一小时都市生活圈,还使济南至烟台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7个半小时压缩到近3个半小时,济南至威海由原来的近8个小时压缩到4小时之内。这对促进烟台、威海与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的交流,从而为胶东半岛区域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有力提升了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7、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

    6月9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之后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

    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对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我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济青将全面放开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11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国发〔2014〕25号文件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户口迁移政策、人口管理等问题进行部署。其中明确提出,济南、青岛两市将全面放开普通高校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落户限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和技术工人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济南、青岛两市还将探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科学制定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阶梯式落户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标准。

    9、我省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3月26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共同举办“时代楷模”颁奖仪式,我省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朱彦夫14岁参军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榜样。

    10、大运河申遗成功,山东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将以大运河山东段8段河段、15处遗产点为中心,充分挖掘运河文化遗产潜力,形成纵贯鲁西南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同时,培育打造“儒风运河”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助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