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淄博市档案局十件大事

29.01.2015  14:26

1 、市档案馆新馆顺利搬迁

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淄博市档案馆自2014年7月9日开始,历时三个月,市档案局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密切协作、合力攻坚,安全、保密、规范、高效、圆满地完成了12万余卷8万多件档案,2万多册图书资料的搬迁工作任务,新馆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满足现存和今后50年全市重要档案安全保管需求,我市档案保管条件一跃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2 、查档服务窗口荣获全省“最佳服务窗口”称号

在全省档案利用“最佳服务窗口”和“最佳服务明星”(“双最佳”)表彰会上,淄博市档案馆被评为市级“最佳服务窗口”。近年来,市档案局主动完善窗口便民服务措施,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档案服务“四零”标准,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3 、实施新农村档案“十百千”工程 

继国家、省档案局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乡(镇)活动之后,为深化和巩固新农村建设档案成果,淄博市档案局开展了新农村档案“十百千”工程。以省、市级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镇为骨干,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将创建活动向村级延伸,全面提高我市农村档案规范化水平。今年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年,在全市确定10个村档案室作为市档案局基层联系点,在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帮扶。全市共完成 100个新农村档案示范村建设,带动近1000个村档案工作提升,占全市农村总数的28%。“十百千”工程历时三年,目标是全市所有镇综合档案室都达到市级以上示范镇标准。

4 、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的档案业务指导新模式

创新业务指导体制,丰富业务指导方式,拓展业务指导深度,系统指导、集中整档、以会代训、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监督检查、制发《档案安全风险告知书》相结合,协作组全过程融入,实现了市属进馆单位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全覆盖的业务指导新模式。

5 、部署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测评

按照要求,转发《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测评细则》,以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测评为主题,举办全市档案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博山区、高青县就《测评细则》进行了讲解。全市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

6 、 我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

淄博市档案局与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通力合作,按照“十艺节”组委会要求,整理接收“十艺节”淄博市执委会档案共计29盒,961件进馆。“十艺节”档案是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首次接收进馆的重大活动档案,不仅丰富了市档案馆馆藏文化艺术档案的内容,优化了馆藏结构,而且标志着我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步入正轨,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开展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异地存储工作

淄博市档案局高度重视电子档案安全备份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数据增量备份,并于2014年12月3日将淄博市档案馆所有的电子档案及数据库文件,包括文书档案、现行文件、声像档案、照片档案、图书资料等共计1.7T的数据移送省档案局,双方签订了《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异地存放协议书》,现场进行了数据的交接、封存,顺利完成了数据备份异地存储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电子档案的容灾能力。

8 、精心策划“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档案馆开放日”、档案进社区、地方史料与珍贵档案捐赠进馆、“走进档案”征文及评选 “最美档案人”等内容丰富的系列宣传活动。在基层一线从事档案工作42年之久的孙太明等10名基层档案工作者,被评为淄博市“最美档案人”。

9 、建立档案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为提高档案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党和国家的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出台《关于建立档案安全风险告知制度的意见》,根据风险大小和可能产生危害的程度,将档案安全风险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风险为档案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二级风险为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三级风险为档案管理存在一般安全隐患。并规定了各级风险的具体情况;档案安全告知范围为各级综合(专业)档案馆、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市级以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告知方式为书面告知和口头告知两种。12月,对6个档案保管存在风险的单位制发《档案安全风险告知书》,效果良好。

10 、积极参与《淄博展览馆》大型固定展览筹备布展工作

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将新馆大型档案史料展列入我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档案局、市党史委、市史志办联合承办,共同筹建一个展示淄博市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的展览,努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将市档案馆新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提升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责任编辑: 淄博_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