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措并举支持利用非遗项目进行创业

20.09.2015  18: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非物质”的形态和“活态”的传承为特点,同时这也给非遗项目的保护带来两大困难。如何将非遗项目“物态化”和“活态化”保护?将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既能将非遗项目固化在生产性的实物之中,也能通过生产获得经济效益顺利传承下去,这是进行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日,记者从“齐鲁非遗大讲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培训班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鼓励利用非遗项目进行创业,引导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推动非遗项目与互联网融合,积极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截至2014年底,全省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39170多个,年营业收入210.77亿元,利税33.91亿元,从业人员309万余人,非遗生产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非遗项目成大众创业源泉

  泰山皮影戏是国家级非遗,这个项目如何进行生产性保护?想必大家能想到的,是皮影演出或者是皮影衍生品开发。不过,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方式?答案是肯定的:有。

  在培训班上,泰山皮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围绕皮影进行的生产性保护工作超乎记者想象:成立皮影电子商务公司开发移动应用,成立皮影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皮影动漫节目,成立皮影餐饮公司打造“皮影范”主题餐厅……泰山皮影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俨然成为一项以“皮影”为主题的创业项目。

  据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院长范正安介绍,泰山皮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现在由泰山皮影艺术研究院、泰安市正安文化传媒公司、北京市皮影范文化发展管理有限公司三部分组成。“泰山皮影的团队有100多人,从事泰山皮影戏的艺术创作、衍生品研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电子商务、影视制作和餐饮开发等工作。” 范正安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源泉。”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强调。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一批依托非遗项目的大众创业项目,潍坊市实施“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培训学员300多名,部分学员实现了自主创业,每人年收入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临沂市宗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依托绒绣这一非遗项目,带动当地30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曹县草柳编项目加工农户辐射周边26个乡镇、办事处15000多户,从业人员30000多人;聊城东昌府区福禄缘葫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每年帮助当地村民销售原色葫芦500余万个。

  “在经济新常态下,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加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特定规律,有利于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活力。”李国琳说。

   非遗为旅游增光添彩

  如今去泰安旅游,爬爬泰山,看看泰山皮影、泰山封禅大典演出,品尝泰山豆腐宴、泰山驴油火烧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了。诸多非遗项目直接进驻了景区,让游客在看风景的同时体验当地特色非遗文化。

  据泰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涛介绍,泰安市目前已经在泰城的步行街通天街、泰山封禅大典景点的泰山东街、太阳部落景点、春秋古城景点等附近设立了非遗一条街,进驻具有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十几个。“为保证非遗项目能长期留驻景点园区,景点园区一般采取‘前期补贴、后期提成’的做法与非遗项目合作。这样较好地解决了非遗项目初期没有盈利生存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景点带来了人气和分成收益。”

  在杨家埠景区进行重新规划时,专家论证认为,杨家埠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潍坊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景区重要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化艺术展览方式的改进、杨家埠古村落的局部复原、参与体验式休闲娱乐产品的开发,将景区打造为一个以年画、风筝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式遗产旅游目的地及民间艺术休闲博览园。景区内设立了风筝和年画传习所,一方面为游客展示非遗技艺,同时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

  如今,红火的非遗旅游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非遗产品生产。在杨家埠景区周边,很多村庄以年画、风筝制作为主业。2014年,杨家埠景区及周边村庄销售年画2300万册(幅),约800万只风筝销往国内外,为当地带来约9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

   互联网为非遗插上腾飞的翅膀

  肥城素有“中国佛桃之乡”的美誉。除了鲜美的桃子,桃木雕刻也成为全省非遗保护优秀实践项目。据肥城桃木雕刻协会会长王来新介绍,他早在10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互联网宣传销售产品。在他的组织带动下,肥城桃木雕刻市场300余家商户都在淘宝网上建立了网上店铺,通过O2O模式销售,产品销量倍增。依托网络渠道的拓展,肥城桃木雕刻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5%。

  “我们与阿里巴巴和颐高集团合作,规划建设了鲁中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肥城市文广新局局长高冰介绍说。如今,全市有40%的桃木雕刻产品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来完成,有6家桃木雕刻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泰山皮影也较早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很多泰山皮影戏的经典剧目和平时重要活动视频都发布到优酷、乐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扩大了泰山皮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皮影产品通过网上销售到世界各地。“互联网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就不能简单地在网上卖东西了。”范正安说。如今,泰山皮影与互联网的融合更深了一步。泰山皮影成立了北京市皮影范文化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开发“收徒”移动APP,构建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与非遗爱好者沟通交流的渠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非遗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切磋交流,扩大了非遗的传播渠道。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大潮下,泰山皮影利用“合作+众筹”的模式进行“皮影范”主题餐厅的众筹开发,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泰安市一家“皮影范”主题餐厅的众筹,不日将开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