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家庭】庞留安:只为3000名留守儿童有个家

05.01.2017  23:08

  两个平凡的农民,撑起了一个有众多成员组成的大家庭;无疆的大爱,将浚县善堂镇石佛铺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和留守儿童联系了起来。自从1997年创办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以来,石佛铺村村民庞留安和妻子朱素红累计为3000多名留守儿童倾注了大量心血。正是这份无私的爱,让庞留安夫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2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庞留安家庭因“爱小家同时爱大家,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家风”获评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爱小家,悉心照顾患病父亲

  12月26日傍晚,记者见到庞留安时,他正在为“留守儿童之家”钉一些“上下楼梯,请勿拥挤”的提示牌。“孩子多了,安全问题就特别重要。趁现在孩子们没过来,我得先把提示牌钉好。”庞留安说。

  冬季天黑得早,如果不是周末的话,平时来“家”里读书学习的留守儿童不多,这为庞留安夫妇留出了一点儿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家。

  “家里老人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我哥哥、妹妹都在外打工,帮不上忙。”庞留安说,他的父亲今年已经75岁,近几年又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和妻子只好每天挤出时间,交替照顾年迈的父亲。

  用“挤”来形容庞留安夫妇节省出来的时间并不为过。庞留安是善堂镇迎阳铺中心校教导处主任、毕业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副主任,还是石佛铺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工作时间,他要给六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课余时间,他要照料迎阳铺村和石佛铺村的留守儿童,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朱素红承担着全校的英语教学任务,本来空闲时间就不多,今年由于学校师资紧张,她还得兼顾一年级的语文课。于是,每天5时30分起床,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回“留守儿童之家”就成了庞留安夫妇几乎固定不变的生活节奏。

  “我父亲还患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药,可他自己生活没法完全自理,我和素红就交替着去照顾他,给他喂饭、喂药、剃须。”庞留安说,之所以夫妻俩要交替照顾,还是因为“留守儿童之家”得留人,“孩子们经常过来打球、荡秋千啥的,为了安全,总得留个人照应着。”

  割舍不下村里的 留守儿童

  对留守在家的孩子们来说,庞留安和朱素红的关心照顾就像父母一样。11岁的张雨洁和6岁的张智恒姐弟俩就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就住在石佛铺村,放学后,张雨洁经常跑到“留守儿童之家”看书。而还没上小学的弟弟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整天在这里玩耍。

  张雨洁的父母都在山西打工,每年只有收秋、过年的时候才回家,有时甚至过年时也不回来,姐弟俩只能长期和姥姥一起生活。对于父母,姐弟俩并不愿多说,在他们的印象里,父母的形象更多是在网络视频时,屏幕中的一个个画面。但现在,庞留安给了他们一个实实在在的、温暖的家。“庞老师和朱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辅导功课,不光是我,其他来这里的同学也都很喜欢庞老师和朱老师。”张雨洁说。

  “老人带孩子还是没法代替父母,且不论生活上的照顾,单单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就没法弥补。”庞留安说,他和妻子都是教师,实在放心不下这些孩子,于是从1997年7月起,他们就让自己的小家变成了孩子们的“大家”。20年来,这个家里的孩子累计已有3000余名。

  家人的支持让 他们坚持走下去

  庞留安夫妇的爱心路已走了20年,在这条路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我哥和妹妹都特别关心我们,虽然他们经常在外打工,但回家的时候,总是尽力帮我们照顾老父亲。”庞留安说。

  令庞留安庆幸的是,自己的岳父身体还不错,对他们所做的事儿也非常支持。“我岳父经常说,‘我能吃饱穿暖,照顾自己,你们好好忙自己的事业,把村里的那些孩子照顾好’,这让我特别感动。”庞留安说,除了岳父,自己的子女对他照顾留守儿童的事儿也非常支持,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海军服役,一年只能回来一次,但每次回来,都要选在寒暑假期间,帮忙照顾留守儿童,“上高三的女儿也很理解我们,一再提醒我们注意身体。”

  “党和国家给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我说什么也得把‘留守儿童之家’办好,把孩子们照顾好。”庞留安说。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