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洪雷军旅戏的进阶之路:要创新 也要有根

11.01.2015  18:36

    《二炮手》落幕了,与播出前的期待相比,这部大剧并未获得应有的收视盛况。1月1日至8日的大结局前一周,四家分播卫视中,平均收视最高的天津卫视以0.85(CSM50城)排在第4名,居湖南卫视的《武媚娘传奇》和北京、山东两卫视的《老农民》之后。

    虽有“唠嗑”、“絮叨”的质疑,却也无法阻止《二炮手》成为具备康氏风格的“非典型”佳作,这部作品中,有哪些一脉相承的东西,又有哪些创新?康洪雷在《二炮手》即将完结时接受腾讯娱乐采访,做了回应。     军旅题材进阶之路:风格在变 魂不变     自《激情燃烧的岁月》起,康洪雷独立导演的作品始终以情感带动故事,此后数年,他在《青衣》、《有泪尽情流》等生活剧中展现了一个铁汉的柔软视角,而无论生活剧还是军旅戏,康洪雷都在用对人性细腻的刻画为作品注入着温度。     《士兵突击》:军营比沙场好看     康洪雷以军旅题材成名,拍的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硬桥硬马的战争戏。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这些康氏代表作中,军事元素仅是剧中点缀,文戏才是灵魂。《激情》用大量琐碎的生活化场景塑造了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讲述了一对吵吵闹闹的夫妻磕磕绊绊的爱情故事,《士兵》将镜头对准军营和训练场,以一个“怂兵”为主线,穿起了性格各异的士兵群像。     这些作品中主角独特的性格魅力令人记忆深刻,配角的出彩也增加了观剧乐趣。如《士兵突击》,许三多像是游戏中的闯关战士般与其余角色产生联系。先是在史今的呵护和帮助中开启军旅生涯,一心求上进的成才和性格坚韧的班副伍六一激发了他的本能,处处要强却又缺少耐心的团长高城逐渐把许三多逼成了一个兵王……这些掷地有声的配角将细节充盈,组成了一幅军营众生相。其额外的收获是,从开播前全剧几乎没有明星,到二轮、三轮播出后,张译(微博)、张国强(微博)、陈思成(微博)、邢佳栋等人纷纷成长为电视剧圈的中坚力量。     《我的团长我的团》:风格化探索毁誉参半     二度合作,编剧兰晓龙(微博)和康洪雷都不准备重复自己。《我的团长我的团》在叙事上不拘泥于物理时间,它用大量重复和闪回与观众玩了一场“比比谁逻辑好”的游戏,冗长的对白、晃动的镜头、跳跃的剪辑……作者任性的创新形成了这样一部风格化强烈的抗战剧,副作用却是让观众一时难以适应。     但《团长》依然有着康洪雷导演作品的特性:情节耐看、台词有嚼头,不同快消品式的战争戏,《团长》并不追求视觉系的刺激,也绝不使用挑逗观众情绪的亢奋台词,尽管宏观场面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镜头多了许多,但《团长》讲述的依然是青春、信仰、成长、取舍,它并没有没有脱离《士兵突击》精神内核,只是把和平时期的军营换到了更加残酷的战场上。     但过于风格化的处理必然会面临两极化的评论,《团长》在立意上选择了与多数观众背道而驰,也令其无法承续《士兵突击》的辉煌。     《二炮手》:推翻自己,融合、平衡     《二炮手》是另类英雄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康洪雷的又一轮创新,从许三多到龙文章(微博)再到贼九,主角的风格化呈现出递进式的趋势——愈发的疯魔:“在拍摄《二炮手》的时候,我在创作上的意图是希望它在对战争的还原与反思上、在对角色的塑造和群像的描摹上,甚至对战争中爱情、兄弟情的刻画上都是有所创造的。”     康洪雷说,每部戏都能让观众看到创新是他的“创作野心”,但不变的是,他始终希望在每部剧中埋入自己对角色的惯有审美:“从石光荣、许三多到现在的贼九,把他们拎出来摆在一起,各个鲜明互有不同,但他们做出来的事儿都是带着阳光和温度的,都是热血战士,情感上都是无比饱满的。”     在演员的选择上,孙红雷、海清的搭配被视作康洪雷抗战戏商业化的探索,但康洪雷认为,自己在选择演员上始终是以“合适”为衡量标准,但同时也希望能保留创新元素,比如孙红雷的形象一贯冷酷,因而康洪雷将其转化为颇具喜剧色彩的贼九,海清之前一直拒绝战争戏,请她来演李四也是想要再造一个全新海清,“再加上我这个擅长拍抗战戏的导演来拍,我们三个人加一起,一个不剩地逐个突破自己的过往,奔着新东西去创造,推翻自己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康洪雷怎样看待自己?     作为成功的电视剧导演,康洪雷并未急于用电影证明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曾经说过:“我就是一个拍电视剧的导演。”采访中,他也说自己是一个用影像讲故事的人,电视剧也好电影也罢,他关注的更多还是人物本身,而非展示故事的“媒介”,这样一个讲故事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事经?     小角色在创作时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问:剧中每个角色都个性十足,有着鲜明的性格标签,能看出你很愿意为小角色倾注情感。     答: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剧本里的角色,不能因为贼九、李四是主角就有血有肉,其他人就“行尸走肉”。比如马大嘴这个角色,他的胆小怕事等小毛病保留得就很真实,可以更彻底地表达出残酷战争下普通百姓的状态,而他屡次临危不惧地承担起任务的意志和行动,就被其性格反衬地更加清晰与感人。回归剧本创作,小角色的可爱可信就在于给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二度创造,所谓的小角色往往在创作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既可以通过他们衬托、丰富主角的人格,又可以在他们身上投射更多的时代烙印和艺术诉求。     贼九太絮叨?另类有出处!     问:有观众质疑自团长起,你的军旅剧中总有大段对白,角色总是“絮絮叨叨”,当然也有人喜欢这种处理。当然“絮叨”本身不是问题,像伍迪·艾伦、昆汀·塔伦蒂诺就更“絮叨”。     答:这个话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才,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怎么回事儿吗?人物不是孤立的,就拿贼九和李四两个人物来说,编剧给予两个人物性格也好、由此衍生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再创造也罢,都不能脱离开那个年代的大背景。找到这个年代有价值的、有魅力的背景并坚持住,我们才会去很具体地挖掘角色关系、人物性格。如贼九,他就是一个早年猎户出身,在山上的部落里跟着炮头干二炮手的活儿,部落被日军围剿后,他摸爬滚打地逃了出来, 一个山民逃到他陌生的平原时,只剩下恐惧与不适,怀疑与孤独了。所以,他时不时会冒出来的一些有别于“常人”的形态,毛病都是基于他这个人物的这些背景的,这样人物的“另类”就有出处了,他的语言、行为、动机甚至情感就都有了另类的、专属于贼九的理由。     怎样看待自己作品中的创新?     问:你说过,希望每部剧中都有创新,但怎样做到不为了新而新?     答: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创新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拍出好作品的方式方法。影视剧说到底还是讲故事,而“讲故事”本身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时至今日,哪还有全新的故事、全新的题材?很难有了。但是,影视剧要发展,它离不开创新,那相比其他艺术形式,影视技术、呈现的媒介也好,这些都还处在不断发展中,所以作为影视剧导演,创新的思路还很多,你如何利用影像将一个老故事讲出新的维度来,怎么优化你的演员阵容,都是创新。对我来说,这些创新的理念都在《二炮手》里、也在我之前的作品中反复实践着,我乐此不疲地为拍出有创新、观众爱的作品努力着。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
全国“三区三州”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
  记者从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获悉:13日,随着平均海拔5049米的西藏措勤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段导线展放工作顺利完成,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项目中海拔最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主体进度已完成76.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