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教年谱》出版

08.01.2016  17:06

近日,经莱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市档案局副调研员、研究馆员、省档案专家张兆忠编纂的研究“莱芜古代三贤”的首部专著、莱芜历史人物的首部年谱——《张四教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出版,这是莱芜深化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取得的一项新成果。

张四教,字道一,号芹沚,是清朝莱芜境内最知名的历史人物。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年四月初二日(1602年5月22日),卒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95年2月4日),享年九十三岁。莱芜市莱城区人。清朝顺治乙酉(1645年)科举人,丙戌(1646年)科进士。初授山西平阳府推官,行取吏部考功司主事,转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擢兵部都捕员外郎,超授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提学道,升任陕西按察使司副使、西路兵备道,政绩卓异,史称其“断狱明决”、“识人第一”。“以文雄海岱间,流辈兢相推重”,“为学以程朱为宗,晚岁所造益深”,著作有《大榆山房诗集》《独宦斋稿》《榆山讲义》。仗义侠行,颇为传奇,被誉为“诙谐公”,“张道一的传说”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诰授通议大夫,崇祀乡贤。

年谱》设置55个条目,收录相关大事记31条,计8.54万字。《年谱》主要有以下6个特点:一是内容的系统性。《年谱》基本厘清了张四教的生卒、生平、家世、婚姻、学历、科举、卓行、任职、政绩、著述、交游、迁徙、事迹等方面的脉络,还原、重塑了他的编年体历史形象的概貌。同时,编辑收录了张四教逝世以来的相关大事记,记述了他的社会影响、遗迹保护及其家风传承、后世成就等。二是体例的创新性。《年谱》采用朝代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三位一体”的纪年方式,农历、公历“二元”的纪月、纪日方法,使张四教工作、生活的时代坐标、历史方位更加清晰、准确;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裁形式,使《年谱》内容记述更加系统、完整。三是取材的史料性。《年谱》是作者从实录、通志、府志、州志、县志、族谱、传记、年谱、文集、诗集等46种文献资料和相关档案文件、海量零散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史料编纂而成。《年谱》编纂坚持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传说故事概不作为依据,每一个条目均有史料佐证,并尽可能用多种史料印证,使之成为一部“信谱”。同时,《年谱》收录14篇重要文献资料的图片,不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四是编纂的研究性。《年谱》不但全面总结了关于张四教研究的历史、现状、内容、特点,而且系统梳理纠正了其传记性文字记述中存在的与重名讳者混淆、诞生逝世时间后移、事迹父冠子戴、著述无中生有和考中进士时间、任职记述错误等6个方面的错误。张四教任山西平阳府推官之后至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提学道之前的任职,文献资料记载紊乱,并且互相矛盾。为此,综合研究文献资料,论证梳理,分析原因。五是阅读的便利性。《年谱》目录著录到条目,并附录《书中图片目录》。采用的文言文史料全部进行标点,对涉及的官署、职官、科举、人物、事件、地名、成语典故和史料出处等均以脚注的形式作出注释,有效地增强了知识性、可读性、普及性。六是作用的广泛性。《年谱》开创了莱芜历史人物年谱编纂的先河,不但对维护张四教的历史真实面貌、发扬广大其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深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服务文化强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 莱芜_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