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员:李克强力挺经济的信心来自结构性改革

14.09.2015  11:57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每日经济新闻》11日发表《中国经济时报》社评理论部评论员周子勋署名文章,指出9月9日至11日在大连举行的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向全球传递了中国经济形势的“最强音”,文章认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挺经济的信心来自结构性改革。

  文章指出,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问题不大。由于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2016年对中国经济才是真正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关系到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文章认为,前期金融市场的波动已经接近稳定,经济下滑也有了支撑。现在的政策着眼点转向关注整体经济。如果市场对整体经济的信心不出现问题,资本市场也就不再会恐慌。

  文章表示,近期多位官员表达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信心。这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所得出的答案。在决策部门看来,中国经济短期波动不会成为大问题,因此,可以腾出一部分精力来深化改革。实际上,如果能够真正推进改革,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好处。

  文章指出,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现在中国经济的走势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困难,若干数据仍然在下滑中“挣扎”。

  李克强总理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中国居民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有相当的金融总量。池子里的水已经很多,关键是怎么用好这池水,让它动起来、活起来,而且流向实体经济。我们将通过结构性改革的举措,盘活存量,着力挖掘存量资金潜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

  文章认为,在悲观预期可能会影响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这种表态释放了重要信号。比如,在宏观政策方面,依然会围绕稳增长做文章。为了扭转经济低迷,自8月以来,政府已经推出多项稳增长政策。

  文章认为,在投资政策方面,放松将逐渐成为常态。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降低部门领域投资门槛”的政策意在稳投资、稳增长、惠民生,而差别化的门槛政策兼顾了结构调整,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优化。过去通过高投资率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将从规模扩张真正进入效率驱动阶段,这需要围绕提高投资资本收益率做文章。

  在金融政策方面,金融改革整体上会向前推进,但具体改革步骤要循序渐进。改革的速度会根据需要来调整。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认为金融改革速度会有所放缓。

  此外,下调人民币汇率只是有限度的贬值,不会以贬值来刺激出口。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可能都会适度放缓,但长期推进的方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