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凝心聚力战雾霾

18.01.2016  18:01

  ◆本报记者周雁凌 见习记者王文硕

  “德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国内同类城市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希望各位专家多给我们提意见和建议,不要留情面,尖锐一点,我们扛得住。”山东省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在日前召开的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家会审会上对专家们说。

  2015年12月10日,环境保护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对德州市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被约谈后,德州市迅速做出反应,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为全面分析污染成因,德州市邀请多位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组成专家组前来把脉会诊。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专家会审,以德州市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专家组深入一线找病根

  为充分了解德州市大气污染的具体情况,专家组来到德州市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运河开发区,先后对华能德州电厂、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进行调研。

  在华能德州电厂,专家组在了解企业的供热能力之后,建议其承担开发区以及全市的供热供气任务,推进开发区和全市小燃煤锅炉的淘汰进程,既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又能给地方带来环境效益。德州电厂厂长刘树昌表示,将尽快安排专人和开发区内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协商,为德州市的空气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德州市产业结构仍然较重,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二产业占比51%,其中重工业占50%,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扬尘污染基数大,机动车污染严重,在采暖季,德州市的大气污染尤为严重。

  部门联动,全面施策治顽疾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全市以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各项治理措施,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力争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每年改善10%以上,到2020年,PM2.5浓度降低到目前长三角63μg/m3的水平。”德州市环保局局长马绍省在会审会上说。

  针对华东环保督查中心提出的环境监测和应急能力薄弱环节,德州市积极完善监测体系,计划在中心城区建设一个超级空气站,以及一批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站、VOCs等特征污染物监测站、交通干线移动式监测站,对重点扬尘污染源和20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施。

  德州市采用“1+13+N”体系架构,“1”为一个市级应急预案,即《德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3”即13个县(市、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N”即N个市政府相关部门针对预案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预警级别与山东省预案相吻合,应急响应措施在山东省预案措施基础上部分加严。

  同时,德州市要求所有拆迁建筑工地、渣土运输、堆场货场(含工业企业)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对未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或存在突出污染问题的商混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顿。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德州市加快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计划2016年前完成5家企业100吨以上煤粉锅炉改造,逐步推进其他75吨以上具备改造条件锅炉的超低排放;实施中小企业达标排放行动等。

  围绕机动车污染治理,德州市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机构,对达不到国Ⅳ标准转入的车辆不予落户;加强油品质量监管,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市加油站供应的车用汽柴油必须全部达到国Ⅴ标准;加快淘汰老旧公交车,推广新能源汽车。

  逐条梳理,提出治理对策

  对于采暖季污染问题,专家组建议,必须加大节能改造、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和环保治理投入,以集中供热、散煤洁净化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采暖锅炉和原煤散烧。

  专家组一致认为,德州市新修编的《德州市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讨论稿)》中,对预警分级、应急减排等做了详细表述。建议提升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和优化会商机制,加强政府层面的督导督查,强化部门联动,落实部门责任,列出企业限停产、工地停工清单,并实行动态更新,以确保应急预案各项减排措施全面落实。

  在科技和基础工作方面,专家组建议,德州市加强数值模拟能力建设,建立高分辨率、涵盖多种污染物的逐时的污染物排放清单,进一步深化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

  陈飞在会上表态,德州市将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在没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前绝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