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路放》成功经验:当电影遇上“网生代”

26.10.2014  13:52

      2014年电影《心花路放》网络预售电影票308万张,总金额达一亿多元,票房预计超过11亿;在专家学者眼中“三观毁尽”的《分手大师》创造了七亿票房;被指故事情节“支离破碎”的《后会无期》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偏偏用尽各种大数据、被业内十分看好的《黄金时代》票房惨淡。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周星对此表示:时代变异不可忽略,忽略则不可对话世界。10月25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研讨”学术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活动以“网生代与电影产业发展”为主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为电影产业带来的变化以及应对之策,《分手大师》执行制片人成丽、《心花路放》制片人王易冰分享了成功经验。

          “网生代”对电影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副主席尹鸿对“网生代”带来的改变总结为新市场新观众新票房,他指出中国电影已进入淘金时代。二、三线城市市场超50%,14--24岁观众聚集暑期档,春节假期和长假出现了合家欢的观影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为草根娱乐、偶像电影买单。不被看好的《孤岛惊魂》取得高票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杨幂的粉丝在为其买单。“网生代”为电影带来的改变是产品更互文、文化更娱乐、市场更多层、观众更年轻。然后,电影偏向伦理虚无、美学粗鄙等弊端也日益暴露。对此,尹鸿呼吁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文化商品。并倡导大家支持绿色电影。           《心花路放》、《分手大师》制片人分享成功经验           电影《分手大师》执行制片人成丽就网络时代的电影创作特征分享了成功经验。在制作《分手大师》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观众的主观感受,也就是把观众想看到的东西拿到屏幕上。比如,很多人以杨幂“脚臭”在微博上黑杨幂,他们干脆把这个梗搬到电影里。此外,在《分手大师》上映之前,他们专门找了近百名大学生来观影。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酌情对影片进行删减。           《心花路放》制片人王易冰表示电影的大卖就是因为电影好看。在分享经验时他指出,自己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不管怎样网络对电影的影响毋庸置疑。在《心花路放》上映前期仅网络票房就销售了一个多亿。《心花路放》首次点映300场,之后他们专门找出一些上座率不高的地区,加大这些地区电影的宣传力度。在第二次点映的800多场中,一些原本上座率不高的地区经过宣传果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二轮点映虽然增加了500多场上座率却只比第一轮掉了一个百分点。他认为互联网只会让电影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