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5岁老人的“快乐经”
他,身形瘦小,深深皱纹刻在饱经风霜的脸上。双眼有些浑浊,但一说起话来即绽放出慈祥的光。他的手,干枯如树枝,握起来却力道十足。
他叫黄文谦,是福建省仙游县一位普通的老人,今年95岁了,却依然辛勤工作,只为把赚来的收入助学济困。
他,做了什么?
早晨,仙游县中峰村的小路上,不停有人和黄文谦打招呼:“黄老,又去上班啊!”
黄老一边乐呵呵地回应,一边稳健地迈上开往县城的巴士,去位于另一个乡镇的公司上班,一趟下来,要耗费1个多小时。
虽已鲐背之年,但黄老耳聪目明,思维缜密,作为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他每周定时到公司核查账目。
翻开黄老的账本,蝇头小楷,字迹清秀,桩桩事件,条分缕析。一摞摞账本整齐排列,经年不乱。
黄文谦种过田,参加过游击队,后自学财会,从1989年起在现在供职的这家公司担任会计员,一直干到今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黄老特别有责任心,这么多年都没出过差错,公司特别信任他。”公司董事长李振辉说。
黄文谦不单是一位老员工,更是不少同事的良师益友。他常说:“道路一旦选定,就要走到底。”
他,为了什么?
2002年,82岁的黄老本想退休安享晚年,却因一次偶然经历,踏上了助学之路,也让他再次投身到工作中。
那天,一个村民向黄老借100元钱,给孩子交学费。自小尝过失学滋味的老人得知有不少学生家贫辍学,他当即捐出2000元,并表示今后要继续工作给贫困生支付学费。
每月退休金2000元,打工工资1000多元。如同过手的账目,黄老每次都将这笔钱细细分配:资助贫困小学生,每年2000元;村里的贫困孩子,拿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每年3000元……
13年来,黄老将打工收入、政府生活补贴40余万元,全部用于助学、助困,受助人数1000多人。
“小时候穷,没钱上学,现在能够帮助到贫困学生,我感到很快乐。劳动锻炼了身体和大脑,医药费省下来,又能帮助更多人。”说这话时,老人两眼闪着光,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每天傍晚,伴着屋外的蛙鸣虫啁,昏暗的灯光下,黄老都会记录一天的活动和感受:
“4月3日,下头前村扩宽水泥路面,自建募捐,捐资3000元。”
“9月9日,上午8时参加中峰小学升旗后,发放2013年小学生奖励助困金,总计1750元。”
……
点滴小事诠释着他人生的价值,也告诉后辈“活着,为了什么?”
他,收获了什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言传身教下,黄老的子孙后辈中有16人大学本科毕业,其中6名研究生,2名博士生。
“您年纪这么大了还打什么工?在家享享清福就好。”儿子黄培山曾对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
黄培山在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任总工程师,收入颇丰。2002年,他接父母到美国养老,但没待几个月,黄文谦就回国了。
“国外生活虽无忧无虑,我却无事可干。”黄文谦指了指压在书桌下的剪报,上书“勤劳善良福寿多”,他由衷地对记者感叹:“这是真的!人活着就是要勤劳!”
老人将他的人生轨迹画作一根蜡烛,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时期的状态:蓝色代表平淡,黑色代表压抑,红色代表快乐。从2002年助学至今,黄老的蜡烛一直被红色涂抹。
指着蜡烛底部剩下的一截,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钱对我来说没什么大用,身体健康,自给自足,能帮到别人,我就高兴。”
黄老居住的小屋朴素简陋,却环境清幽,黄老栽的花,品种多样,夺目盛开;黄老种的菜,垄亩规整,油绿可爱。
“我种了11种花,看,一种,两种……”在田垄间,老人这儿指一下,那儿指一下,说着,笑着。金色余晖洒在他的面庞上,老人如同顽皮的少年,快乐得像花儿一样。
原标题【 一位95岁老人的“快乐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