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总工会把好“三关” 确保金秋助学活动取得实效

10.09.2014  12:58

东营市总工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助学链条,创新服务形式,把好“三关”确保助学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调查摸底,把好资助对象关。为切实把握好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子女的就学情况,市总工会从7月份开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层层核实、逐级公示,以到现场走访掌握“实境”(实际生活境况)、与职工群众座谈掌握“实情”、查看原始资料掌握“实数”的方式,对辖区内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进行大调查活动,对受资助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方可整理入档,真正做到了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底数清、情况明,把好资助对象关。

二是规范管理,把好助学资金关。积极筹措助学资金。市总工会加大助学资金筹集力度,通过争取上级工会支持、党政支持,从工会经费中列支,发动企事业单位、名优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冠名助学等方式,筹措助学资金257万元,为金秋助学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规范管理助学资金。工会助学活动严格按照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要求,采取本人领取签名、身份证核实和电话回访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管理,专款专用,有效的保证了助学资金规范合理使用。

三是精心组织,把好助学实效关。努力拓宽助学范围。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根据现实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对助学范围不断拓宽,由重点对困难职工子女实施资助逐渐扩大到对困难农民工子女的资助;由重点对今年考取本科以上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实施资助逐渐扩大到对贫困在校大学生实施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积极创新助学形式。2014年,全市各级工会不断创新助学形式,拓宽助学渠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助学活动取得显著实效。8月22日上午,举行山东省总工会暨东营市总工会2014年金秋助学座谈会,为419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25.7万元。各级工会组织通过举行救助金发放仪式、组织困难大学生座谈会、结对帮扶、对口资助、劳模爱心帮扶等形式进行助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在“情暖学子,金秋助学”活动中,企业积极参与到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来,给予大力支持。如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捐助助学资金20万元。全市各级工会主动与民政、教育、银行和高校等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党政部门对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助学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与帮助,大力开展政策助学。如天信纺织困难职工苏女士单身一人,靠自己微薄的收入供养女儿上学,2010年其女儿以666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但高昂的学费让她们一筹莫展,市总工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把万源源纳入长期跟踪救助范围的同时,积极与其高校联系,为万源源争取到勤工俭学的岗位,每月收入300元。各级工会都建立起受助学生档案,随时掌握受助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为帮助他们大学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做好一系列跟踪帮扶和服务工作。

市总工会在积极探索爱心助学形式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助学工作的长效机制。当好“第一责任人”。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引导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支持工会的助学活动,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扶贫解困,多方面争取支持,把工会的“金秋助学”活动放到了社会大环境中去开展、去运作,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动中来,为“金秋助学”活动开展当好了“第一责任人”。当好“第一知情人”。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就学情况的大调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真实情况,为助学活动的开展当好了“第一知情人”。当好“第一帮扶人”。健全了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点多面广的优势,多方联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逐渐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上下联动”的社会化助学格局。(倪莉)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